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增长应更多依靠改革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4-03-31 08:25:54  


 
  中国经济中长期仍能够保持设定“底限”之上的“次高”增长速度,是基于现阶段中国经济禀赋特征的判断之上。首先,近年来中央政府在宏观分配格局之中取得持续增长的较大份额,资本积聚可以迅速转化为投资能力,同时,中国政府总体的债务率不高,也为必要之时进行财政动员提供巨大的空间。其次,中国城市化程度远未完成、地域差异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先进地区“趋近”的过程,继续对社会投资形成吸纳,这即是巨大的真实与潜在的投资“内需”,这种需求的释放过程在未来若干年内都将存在。

  其三,中国地域经济形成的“梯度”发展格局,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依旧巨大,仅以铁路客运为例,国内中东部地区日常时期的满负荷运载,以及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的事实,为铁路运力后续增长提供巨大的空间,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运输需求更大巨大。

  第四,中国消费增长尚处在酝酿与培育期,其对经济的拉动潜力远未释放。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中国“人口红利”进入消逝的临界期,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基本吸纳之后,由最低收入群体供给收缩所推挤,劳动者收入开始实质性增长。而当劳动者收入持续增长与累积,同时伴随制约居民不确定性预期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问题的缓解与解决之后,可以预计中国社会将逐步进入发达阶段,出现消费长久繁荣局面。

  新模式形成需持续改革

  文章指出,与以往不同,人们希望政府“有形之手”在进行经济调节时,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打破传统的政府粗放投资模式,进行精密统筹、科学规划,同时顾及环保、生态以可持续发展,避免投资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而新模式的形成需要持续不懈的改革,这种改革体现在各个层面,在比如干部任用与考察方面,需要将就业、经济可持续与地域协同发展、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纳入指标衡量范围,同时强化责任追溯、追究,避规寻租、短期行为等问题。在市场管制方面,应当放松准入、强化后续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管,在激发市场创造性的同时,保持市场有序竞争局面。

  而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于国企之中的矛盾问题,既有公共部门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浪费、腐败等共同问题,也有由准入与规模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市场集中度过高等垄断问题,导致市场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缺失,对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提升效率、矫正公平的过程。

  而关于垄断问题,信息经济学曾经提出“企业租金”概念,指具有垄断行为的市场主体过度占有与使用社会资源形成的超额收益,这些资源本应由社会资源配置而形成社会福利,由全社会分享。垄断对这一租金的攫取,在损害社会福利同时也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决定了国企领域的反官僚、反浪费、反垄断具有多重的经济与社会意义。而国企改革在收入分配、行政机制以及政府管制优化等方面,都需要深化改革加以推进。而在市场层面,竞争主体活力得益于改革与开放的推动,互联网对传统商业、贸易、物流服务产业乃至于正在进行的对金融业的重塑,所释放出的巨大的活力带给人们诸多启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