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改变金融调控方式 减少金融抑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4-02 09:01:19  


 
  在实际融资成本高达10%~20%的背景下,很多原本可以盈利的企业沦为亏损或挣扎在生存边缘,结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关门并用有限的资金放起了“高利贷”,很多商业银行也做起了变相“高利贷”生意,影子银行迅速膨胀,越来越多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

  对此,主管部门并未从高利率和高利贷压垮实业的本质上去解决问题,而是从资金空转的现象出发,企图紧缩银根,迫使商业银行降低杠杆,并一厢情愿地通过这种方式让空转的资金回到实体经济。然而,按着货币流动的规律,“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首先中小银行、民营企业资金干枯,受伤最深;其次,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都有硬资产抵押,资金可得性最强,而创业企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较多软资产,资金可得性差;最后是更多实体破产、更多资金从实业流向高利贷……显然,通过抽紧银根不但不能“调结构”、不能“把资金逼回到实体经济”,反而还进一步加强资金逆向流动,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利率市场化改革南辕北辙

  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选择宽松货币环境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利率必然下行;选择紧缩背景搞利率市场化,实际利率一定上行。中国央行这几年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虽然没有错,但是由于搭配了紧缩的货币环境,结果造成实际利率不断上行,形成严重的紧缩效应。

  关于利率市场化和货币供给市场化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争论:“到底是先从市场体制改革入手,还是从价格改革入手。”显然,回避体制改革,在供给严格控制的背景下搞价格市场化改革,所谓价格市场化也难免事与愿违。所以,为了使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至于背离其最终目的,必须从改变货币供给机制入手。

  改变金融调控方式的相关建议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M2总量超过100万亿,但其中不仅有近30万亿被冻结,还有20多万亿在地产和高利贷(影子银行)空转,结果造成实体经济资金严重不足。而对于这种金融抑制造成的投资下滑,必须从改变金融调控方式、减少金融抑制入手,尽快采取行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