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须保持定力 适应调控新常态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10:32:15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导因素是结构性的,但也面临不少周期性问题,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底线管理。宏观调控一方面需要保持定力,切忌草率启动强刺激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底线管理、区间调控”。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文章称,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宣告了世界经济步入“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这种大时代背景与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并呈现出与周期性调整不一样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因此,宏观调控理论、调控模式及其工具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文章分析,第一,“新常态”不仅具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还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自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本轮调整中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传统的周期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三大现象,但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却能够充分说明这3个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

  第二,治理“新常态”的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应该转换。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导型因素是结构性的,凯恩斯主义的逆周期调控理论就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理论基础,需求导向的强刺激就不能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合理选择。因此,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通过改革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强化总供给、总需求对于价格机制反应的灵敏度,另一方面通过化解深层次结构问题,创造新阶段的增长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