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消费结构升级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http://www.CRNTT.com   2014-06-19 08:54:23  


随着温饱型小康的实现,城镇化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主要机制。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讯/2000年以后,随着温饱型小康的实现,城镇化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主要机制。中共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经济社会载体,强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三层含义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文章称,从已有文献看,“城镇化”的界定主要从人口角度展开,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各城镇的居住人口增加和城镇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镇化率。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的过程。主要表现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人口减少的同时,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生产活动中的人口增加。三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主要表现是,在某些特定地理空间内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些界定虽然能够从一国总人口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特点上界定城镇化的内涵,度量该国的人口城镇化程度,但也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其中的“人”,不论是以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转移、户籍制度差别和在产业中的就业状况等来界定,还是以人口聚集程度、收入水平高低等来界定都有失偏颇。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角度看和城乡居民的全面发展角度看,应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吃、穿、用”向“住、行、学”升级为基本内涵,相关政策也应以此为基本取向做出安排。如果说温饱型小康主要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吃、穿、用”需求的话,那么,解决城乡居民在“住、行、学”方面的需求,就是实现全面小康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主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的“新”在哪里?与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相比,中国的城镇化之“新”有三层含义:第一,它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从“吃、穿、用”向“住、行、学”升级为基本导向,因此,这种城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要求,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第二,它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明显主动推进的战略性举措,因此,这种城镇化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建立在认识世界基础上的改造世界的工程。第三,它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展开,不仅是一个资源按照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重新配置的大调整过程,而且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的系统工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