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来的林毅夫怎么看大陆的邓小平?

http://www.CRNTT.com   2014-08-22 12:35:09  


 
  关于改革的两个“意想不到”

  中国改革从1978年开始,效果最显着的是邓小平总结出来的两个“意想不到”: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的生命力和对农业的巨大推动力;第二个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1998年通货紧缩之前连续五年的投资增长实际上是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开始的。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就必须由投资来进行推动。五年来不仅国内企业受到南巡讲话精神的感召快速地增加投资,而且外国企业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1992年以前,外资在我国固定生产投资中的比重没有超过5%,但在1992年以后这个数字上升到12%。最高达到过20%。几年下来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结构变化,中国从所谓的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

  经济预测还是保守了一点

  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那就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必须达到7.2%。

   当时我作为在北大学经济的学生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所怀疑,因为根据那时学界普遍接受的发展经济学“自然增长率”理论,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在战争和受到自然灾害破坏之后的恢复期外,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头再看,邓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目标实在还是太过保守了一点,中国经济不仅翻了两番,而且在1978—2007年的29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比7.2%高出了2.5个百分点,这几个百分点看起来不大,但是经过29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发展为1978年的14.8倍,而不是以20年“翻两番”的速度计算的7倍。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提出了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并最终真的实现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