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常态下宏观政策的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08:54:25  


从经济新常态到下一个常态,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周期,也是中国社会治理能力升华的时期。
  中评社北京8月26日讯/在7月份经济数据中,“克强指数”的三个构成指标均出现回落。无独有偶,8月21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8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50.3%,创3个月新低,不仅低于预测值51.5%,也大大低于7月终值51.7%。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敬伟文章称,中国经济复苏还是艰难进行时。“三驾马车”依然动力不足:第一引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相比去年1~7月份固投增速的20.1%,今年1~7月份为17.0%,下滑了3个多百分点。消费则受制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由于日本经济还在调整中,欧洲主要国家再现经济迟滞,只有美国经济表现稍好。主要贸易伙伴的颓势,使得中国出口前景不够乐观。

  文章表示,中国经济年内努力的方向,是要实现7.5%的经济增速。在不久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提出了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所谓防风险,即经济稳增长的风险,确保经济增长不能太低。

  经济增长太低,中央将以财政、货币、税收等各种手段调控,用看不见的市场的手,和看得见的政策手段,使经济增长稳定在7.5%的区间内。今年是经济新常态的元年,这种新常态未来可能要变成中国经济的常态,而且是相当长的时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市场环境达到相互匹配的现代化程度后,经济不可能维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中,7.5%的增长区间,就是新常态的体现。

  在郑州召开的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8月22日~24日)上,经济学者邱晓华认为:新常态这一命题,是对中国经济多年来不顾一切“狂奔”的点刹,也是对中国经济舒缓求稳转型升级的引导。

  文章分析,政绩工程语境下的GDP崇拜不再提倡,但7.5%区间的经济增速依然要保持;开闸放水的货币投放、无节制的借债烧钱买增长、粗放投机的蚕食土地污染环境发展思路要逆转;调结构蕴含了丰富的政策辩证法,从银行到财税,从法制到法治,从权力到权利,从治人到治理,从行政主导到市场配置,这一切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有制结构要优化,民营资本要给予善用空间,民生欠账的短板要补上……

  这是系统工程。在经济新常态的开局之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方向,重点就是保持7.5%的经济增长区间。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