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怎么走

http://www.CRNTT.com   2014-09-06 10:00:44  


 
  第三,建立配套制度。主要是指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说方案整体已经比较成熟,但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又出现新的变数。诚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件好事,对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整个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会带来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在其推出的时候确实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波动。在现有相关制度不变的条件下,整个存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偏紧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旦该制度推出,很有可能出现小银行存款搬家现象。根据目前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很可能有的银行就因为要稳定存款,大幅抬高存款定价,最终导致经营出现困境。而且,无论是搞企业,还是做银行,甚至于做政府管理,当前的任务始终比未来的任务来得重要。为什么有的企业关键时刻要饮鸩止渴,就是这个道理。对银行来说,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首先看对风险怎么认识,市场和银行准备好了没有,我认为很多方面准备还很不够。此外,存款保险制度谁来主管在认识上有不同看法。如果这一问题不能统一认识,该制度显然不具备马上实施的条件,好事多磨。鉴于这方面准备工作已近尾声,相信推出应该不会太久。

  第四,提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定价管理能力。持续不断地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定价管理能力,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定价管理能力离真正利率市场化后的管理要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缩短这一距离,既需要有一个过程,也需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对现有的制度、机制和流程做出变革,以真正构成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切实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尤其是定价管理能力。

  第五,增强国企财务硬约束。当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主体在融资中占主导地位,那么在非市场化的行为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能走多远呢?这一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资金需求方的市场行为,必然会对利率市场化未来的推进带来妨碍,甚至于扭曲其效果。那么,是不是利率市场化大力推进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依靠价格机制改革来推动经济主体的改革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应该不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尽管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企业内在动机的调整。关键还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改革,使得经济主体自发地对市场价格因素比较敏感。同时,利率市场化和国企改革可以同步推进、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制约因素

  文章分析,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却偏偏遇上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存款利率市场化2004年后八年内一直没有举动, 2012年上浮10%之后,存款市场利率马上上浮到顶,说明当时的存款供求关系偏紧。相比2012年,目前的状况似乎更为严峻。2013年以来,贷款的增速和存款的增速差距开始扩大,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2013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增速为14.3%,12月末降为13.8%。2014年6月末进一步降至12.6%,7月末更降至10.9%。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14.1%、14%和13.4%。2014年7月贷款数据有些异动,8月后应该回归相对正常的增速。以上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贷款增速相对平稳的同时,存款增速则在持续快速下滑。这还只是从央行的统计数据来看的,还有必要撇开统计数字来看实际情况。官方的统计数据是时点数,即月末、季末的数据。贷款数据基本上是实在的,但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冲时点的影响。不少金融机构月末存款大增,月初大量减少。这是银行的存款吗?在这个时间点上反映在银行账上是存款,但在另外较多的时间里,这些资金却成为同业存款。这就是说总有一块资金总在一般性存款和同业存款之间来回的流动。据估算,目前近14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大约三分之一即属于这类资金。而且这个滚动的雪球似乎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当下市场存款供求关系是越来越紧。在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若此时把113万亿存款利率全部放开,市场竞争就会迅速发展,甚至于白热化。哪家银行提供的利率比较高自然会吸引存款,激烈竞争之下市场定价就迅速上升。而存款利率大幅抬高后必然给贷款利率带来上升压力。而贷款需求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刚性,在银行负债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动下贷款利率通常也会上升,从而将其影响波及实体经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