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基建“走出去”应摒弃工程承包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4-11-14 09:15:39  


 
  而这种规模化的产出势能、低边际成本,以及经过无数实践运营和调试变得成熟和立即可推广的技术,正好适合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以及互联互通大趋势下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建投资引进的外汇资金短缺,对投资成本也比较敏感。根据预测,2010年-2020年间,亚太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而且多数集中在亚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面前,不仅发展中国家无力支持,以扶贫为主旨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无法解决。

  而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后,去杠杆进程刚刚结束,公共财政资源捉襟见肘,也无力支持。中国以完善外汇投资和保值增值新机制为契机,以强大外汇储备资金做后盾构建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基建投资“走出去”战略的两翼,其低成本、规模化的特征,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基建投资的重要保障。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实施基建“走出去”战略,支持发展中国家基建设施投资上,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自主道路选择和民族传统传承上,一以贯之地坚持完全尊重和不干涉的原则。中国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未来将更多地选择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模式。而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上、国外基建项目投资模式上,中国也将充分贯彻透明有效、开放包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PPP思路,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企业个人的投资意愿和平等地位,并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风险共担。

  文章指出,即便中国在基建“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将会面临所在国政治法律风险、意识形态的干扰,甚至是对中国的偏见,个别项目的进程会有所反覆,但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基建“走出去”战略在实施中遇到的风险、需要掌握的游戏规则,以及坚定地摒弃过去单纯的海外工程承包思维,转向合作共赢的长期经济社会投资思维。互联互通最终目的是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共同繁荣。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