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建民: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

http://www.CRNTT.com   2015-01-02 09:08:25  


 
  这些年轻人成长在李登辉、陈水扁统治台湾二十年、大搞“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教育的时代。李登辉执政后期,开始修改教科书,推动本土化教育。到了陈水扁执政时期更是在整个政治社会领域全面推动“去中国化”运动,大搞“文化台独”教育:将中国史改为世界史,将大陆改称为“中国”;将地图上的台湾颜色与中国颜色区隔;唐代诗人李白不再是“我国”诗人,而是中国诗人;台湾在地理上、文化上与政治上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新的“国家”,中国是另一个国家。在这样的教育与社会政治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台湾青年人,不再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意识与认知,长江、黄河不再是母亲河,不再是国家的象征,玉山才是他们“国家”的象征。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国是另一个国家。要让这样一群青年人认同依然维护并寻求和大陆历史、文化与政治连接的国民党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青年人更容易认同代表本土化的民进党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理念。在选举中,年轻人自然会更倾向支持民进党而不是国民党。

  台湾年轻人的“亲美亲日恐中”心态也不难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政治大环境与教育观念决定了这一心态与价值观。在台湾,不论蓝绿,都将美国视为安全上的依靠,视为台湾的“保护伞”,而中国大陆则一直被视为台湾安全的“最大威胁”,也是台湾的“最大敌人”,台湾武力装备防御的唯一对象就是大陆,不是美、日,也不是菲律宾与越南。这对几乎都会在台军中服役、接受军中教育的台湾青年人价值观有很大影响,自然会形成“亲美恐中”的意识与心态。台湾曾受日本殖民统治,而且在后期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现代化的发展,台湾民众对日本的态度从初期的抗日、反对逐步变为被动的接受以及既得利益者的亲日。蒋介石治理台湾后又对日本采取“以德报怨”的政策,为“反共”而与日本结盟。李、扁执政时期,更是彻底改变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观念与立场,将日本殖民统治改称为“日治”,将日本“战败”改为“终战”,对日本殖民统治与在台湾的建设更是歌功颂德、大加赞扬,一直延续至今,造成台湾社会全面的“亲日”情结,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与教育下,形成“亲日”甚至媚日的价值观就不足为奇。

  另外,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与“颜色革命”在全球四处爆发的背景下,台湾年轻人受到“左翼”与“右翼”社会思潮并存的双重影响。加上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导致台湾经济走向衰落,出现贫富差距扩大、薪资停滞、房价上涨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台湾青年人反政府、反体制、反现状、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心态。同时全球化的冲击与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又增加了经济相对衰落中台湾青年人的“恐中意识”与“惧中意识”,担忧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担心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他们的冲击,开始表达抵触与反对,转而追求有一种确实存在感与小小生活幸福感的“小确幸”的浪漫主义。

  可以说,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社会政治背景下,塑造了台湾一代青年人独特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这种社会心态与价值观一旦形成,不是短期所能改变与扭转的,而是需要历史的沉淀,需要国际大环境和岛内政经环境大裂变,才有可能逐步调整与改变。我们需要耐心,更需要正确引导。
 
  (本文作者王建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华广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