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15-02-15 09:34:17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讯/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常态下的“第二年”。国内粮食政策的市场化定调,将使得“政策市”氛围浓厚的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趋于市场化。随着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政策对粮价的支撑力度将会逐渐减弱,未来市场供需或将成为引导粮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不少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还在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中国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上海证券报发表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陈宇峰、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王瑞隆文章表示, 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是,由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饲料行业产能过剩、制粉行业不温不火,国内对粮食需求不旺。年末,粮价整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运行。国内粮食库存数量居高不下,加上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及下游加工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压制,粮食市场运行难以维系,政策对其引导和调控一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所以粮价走势基本上靠国储收购和政策提价这些传统手段支撑着。

  截至2014年末,全国冬小麦产量为11989.9 万吨,比2013年增产404.5万吨,增长3.5%,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基本持平(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全国冬小麦总产量约2397.9亿斤,比上年增产80.8亿斤,增长3.5%)。小麦市场供需整体较为宽松,由于下游面粉行业疲软,“旺季不旺”,加之10月之后作为小麦饲料替代物的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全无,全年小麦价格前期整体保持稳定,后期震荡走弱。市场供需方面,上半年小麦价格基本保持平稳,由于面粉行业的疲弱态势以及政策市作用的不断影响,小麦价格平稳偏弱运行。

  近几年来,中国大豆生产整体延续种植面积、产量明显下滑的趋势,加之临储收购量同比增加,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小幅震荡下滑,此后持续上升。随着去年11月大豆直补政策的推行以及种植户还贷压力,大豆供给力度增加,贸易商谨慎压价收购,而油厂大多偏好进口大豆,国内大豆需求空间有限。及至2015年1月,迫于国际大豆市场压力,大豆价格整体持续弱势下行。

  2009年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在上海交大讲演时说,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充分复苏,目前,复苏势头之弱仍不容乐观,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同时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全世界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然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粮食需求不会以较大的幅度拉动粮价上升。

  美国经济向好,欧洲不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指数提振走强,美元不断升值,这必将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形成一定的冲击。对于中国而言,每年稻谷、大豆需要大量进口,美元强势必会对中国粮食进口形成一定冲击,然而,目前全世界大豆丰产,国际大豆价格处于低位,美元对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不大。

  去年国际油价跌幅高达57%,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月下调了2015年WTI原油价格预期至每桶54.58美元。未来原油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上行,但回到百美元每桶的高位可能性不大。油价下跌直接拉低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机械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带动农产品价格回落。同时,油价低位还会导致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生产利润下降,生物能源工业受挫。用于生物燃料的玉米等作物的需求将会下降,这必将对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带来不利影响。

  文章分析,基于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实情,估计今年中国粮价可能的走势是,小麦、稻谷价格以稳为主,玉米市场或将呈现回暖迹象,大豆价格或将持续弱势,并宽幅震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