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海丝”催生中国南海新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5-04-30 13:16:12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南海争端的关系日益引人注目,人们疑惑:南海争端会否因此迎来一个转折的契机?抑或,南海将成为中美最可能爆发冲突的地区?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解决南海争端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其次得掌握近期有关各方出现了哪些新动向,特别是,中国的南海战略变化。

  一般的说法是,南海领土争端涉及“五国六方”:中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五个声索国,加上中国台湾这个第六方。这一说法幷不完全准确,因为文莱已经放弃了对南通礁的主权声索,对南海的主张限于海洋权益,且与马来西亚完成了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谈判,尚余外大陆架部分没有完成划界。但文莱与其他几方的海洋划界尚未进行。目前,当事方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主张与立场比较接近,东盟几个当事国之间的立场与观点则从不一致演化为相似。

  南海争端的解决难点

  现实地看,目前解决南海争端的主要分歧是:历史性权利(historic rights)是否应该被用于争端解决?2009年以前,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认为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只能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越南、菲律宾则主张历史性权利应该被考虑。但是,菲律宾2009年通过《领海基线法》后,把自己在南海的主张与《公约》实现了对接。越南同年也放弃了历史性权利主张,进而与马来西亚联合提交提案,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阐述自己在南海外大陆架问题上的立场与主张。这样,东盟几个当事国“依据国际法解决南海海洋权益争端”的这一立场,被美、日、韩、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普遍接受或默认。因此,2009年以来外界对南海争端的认知集中在“中国坚持历史性权利”上。而九段线作为历史性权利的象征,遂成为各方“攻防”的焦点之一。

  中方认为,本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除了源自国际法外,还源自历史—那些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签署前就已经存在的事实;解决南海争端时仅仅依据国际法,对中国有失公允。而为了顾全大局,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集中在海南岛周边海域、北部湾与珠江口海域,尚未在南沙海域进行油气开发,对东盟声索国在九段线内的某些开发行为也采取了容忍态度,只是反对“过头”开发。

  在中国看来,东盟声索国似乎幷不怎么领情,一些国家还全力推动南海争端的国际化,挟区域外大国以自重,区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则乐得以此来制衡中国的崛起。为此,中国只能强化对南海的管理与开发,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为此,2012年针对菲律宾在黄岩岛用军舰对付中国渔民、越南雇佣外国船只在争议海域进行勘探、不顾劝阻通过《越南海洋法》等行为,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反制措施:控制黄岩岛、成立三沙市、剪断勘探船缆绳。结果,外界纷纷指责中国立场强硬(assertive),“欺负”(bully)小国家,却根本不考虑中国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克制,以及采取这些行动是出于反制目的,挑起方幷非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