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抗日神剧”中的“邪典”文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5-05-22 10:29:57 |
据群众举报,有一家乐群报社“约请子弟演唱女子爱国戏文”,结果惠兴女士一出场,嘴里还是“儿夫长儿夫短”旧戏那一套,什么义务啊,国民啊,全然不懂。只知道瞎说,劝人买新书,也说成买闲书,而且演员那一双眼睛,一个劲儿地往台下抛媚眼,唱着唱着,还故意把脚抬得高高的,露出裙下的白洋绉汗巾……接受了新思想的观众纷纷散去,然而这“伤风败俗的词曲”还在高台上唱着。 任何时代,总有低俗文化的藏身之处,因为有人需要。而低俗文化往往不见容于主流社会,因此它们也会借船出海,借壳上市,找那些或神圣或热门的题材来遮掩或凸显——“去神圣化”也是很多观众的恶趣味。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这些年大热,我就见过戏仿该剧的成人片,想必《生活大爆炸》的忠粉看了也不会愉快。但是,它的确有它的市场。 这种影视作品,在西方被归入Cult(邪典)之列,它满足的是有特殊癖好的观众。 作为“邪典”影视,它一般具有粗俗、低级、做作、夸张的影像风格,与此同时,融入了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等多种元素。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抗日神剧”总是不合乎常理、非逻辑性,它也符合这些特征。其实,国外有很多经典的“邪典”影视,例如《洛基恐怖秀》、《迷幻列车》等,香港也有自己风格的“邪典”,比如吴宇森导演的《辣手神探》、程小东的《东方不败再起风云》,这些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它们有着对商业运作、旧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 反观“抗日神剧”,不仅表现手法低俗,而且这种低俗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公共电视频道。如何抵制“抗日神剧”?它可以在特定群体中存在,但不应充斥在各个频道。 (来源:《新京报》)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