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 | |
中评论坛:香港区议会选举谁主沉浮 | |
http://www.CRNTT.com 2015-11-21 00:13:54 |
柯创盛:反对派候选人并没有打“雨伞效应”牌 我和大家重温一下,港英年代的地方行政基本上就是区议会、分区会、互助委员会。另外,回归18年后,政府都注重地方行政建设的,特别是区议会层面,都是兵家必争。也看到一个现实是,这次是“雨伞运动”后第一次区议会选举,带给市民一个“民意反射效应”,在运动发生时,在地区里起了很多变化。它不同于03年,当时是一面倒的,大家对政府、23条立法、执政都是很埋怨的。但这次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占中”有支持也有反对。在政改方案被否决后,我们会看到,接下来的区议会选举是一个反射效应,不外乎两个结果,一个是支持反对派否决政改,一个是支持政府或建制派将反对派踢出议会。 区议会选举出现“三化”特征 我想说明的是,我对这一届区议会选举是抱有信心的,这个信心来自平时在地区的接触,包括与居民的直接联系、沟通、聆听,第二是凭着建制派同事在地区的实干。 在这次选举里,大家都会看到一个事实,就是“三化”,专业化、年轻化、学识化。这都体现了整个区议会选举生态,以前那种街坊保长式的参选未必奏效,说明了大家不论任何党派都很重视区议会选举,这个选举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立法会选举、甚至政府在地方投放资源的工作模式。 政治议题在区议会选举中炒不起来 我就强调一样东西,整个气氛,“雨伞运动”之后对于我们区议会选举未必能起到覆盖性的效应。这个效应是指,我们会看到,从选民和街坊的角度,会选一些比较实干的人、在地区深耕细作的人作为其代表。过往几次的区议会选举,也说明了都是想选实际能帮忙的代表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