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理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区及重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5-25 07:41:04  


 
  第二个支柱是投资。

  投资在新常态下的基本特点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投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要强调低成本,即将融资成本降低,更好地促进投资的扩张;二要强调去杠杆,即大力发展股权式或股债结合式的融资方式;三要强调补短板,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四新”投资作为核心与重点。这样,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和强调,形成了有效抓手。

  第三个支柱是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要求是:正确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创新为基础,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乘法”;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全力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产出特征由产品和服务分离向产品和服务融合转变;强化差异化产品的高效、灵活、有序和协同生产,将标准化产品供给的“中心-外围”模式推进到满足差异化产品供给的“分布式”、“柔性”和“模块化”等新模式,创新产业链和价值链。

  第四个支柱是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新常态下的规律性表现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因此,市场体系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能够保持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化和质量特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进程和拓展创新领域及范围是重要的政策支撑;能够高效匹配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需求,大力提升市场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服务,建设智能化市场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关键举措;能够以竞争来统一全国市场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改变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大量“需求外溢”。

  五个重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

  文章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提高改革效应。要加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基础性改革,抓紧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关键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和任务凝聚到工作中,就是强调“三去一降一补”等“五个重点”。

  第一,去产能。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淘汰和调整“僵尸企业”。坚持“养人”不“养企”,“补偿”不“补贴”的原则,综合采取财政、金融、产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为化解矛盾、降低阻力、形成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央财政的1000亿元的梯级奖补资金要科学、有效地运用。

  第二,降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将“营改增”改革的效能进一步发挥出来,适当减并税率种类结构等,激发减税和调控效果;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确保“营改增”下的高速公路和普通过路费可以纳入运输企业的进项抵扣,等等。

  第三,去库存。去库存的重点在于房地产库存的化解,鼓励居住性需求和租赁性需求的发展,彻底摒弃以投资需求降低库存的理念。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第四,补短板。这里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等等。

  第五,去杠杆。中国杠杆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层面,2016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将达17.2万亿元,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二是企业融资层面,载至2016年4月末,全社会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为2015年GDP规模的1.5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7%,杠杆率为2.32倍。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就是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阶段,把规划做好、思想做通、制度做全、机制做优、措施做实。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