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张媞:偷换殖民概念 台独构建“文化港独”

http://www.CRNTT.com   2016-06-05 00:15:39  


 
  香港民族论玩弄身份反中

  至于吴叡人说,97年之后,随着中国成为“新宗主国”,香港民族进程也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从“香港本土共同体”到“香港政治共同体”,这是从英国通过“公共政治网络”塑造的香港公民(citizens of Hong Kong),到“新殖民者”中国的官方民族主义“入侵”而激发的香港公民对“香港共同体解体危机”的抵抗。从“香港本土共同体”到“香港政治共同体”的转变,是利用“本土思潮”完成从“恋殖(英国)”到“解殖(中国)”的概念偷换。

  而当吴叡人评说《香港民族论》时,终于将话说透:香港民族的形成史,是一部与中国逐渐划清界限的历史。他承认香港民族论是“政治建构物”,它的对立面是中国讲血缘,讲“炎黄子孙”的本质主义的民族主义。同时,“香港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赢独立建国”,这种“文化港独”简直是“文化台独”的翻版。

  了解了吴叡人的整个理论架构和推动“民族自决”的野心,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推动、启发而生的香港民族论和支持有关主张的本土派领袖一致以“殖民语境”形容中国对香港的管治,进而要求“香港独立”了。吊诡的是,香港本土派口中的“中国殖民香港”的理论根源是“非本土的”,他们借“本土”播种“自决”的种子,“本土”成为“反中”的策略和用来做政治动员的手段。

  不过,台湾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王昆义近期在《多维月刊》6月份刊登的文章中直言,相对于国民党视日本为敌人,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一直以来对日本殖民占领台湾的历史表现出亲善性和依恋,更有意无意将日本当成台湾的保护伞。在台湾新执政党的此种史观下,吴叡人等以所谓“民族主义”为掩护,实则鼓动“独立建国”的香港民族论的引导和期待,与香港酝酿民族论的土壤和语境还是有些许不同。

  出版《香港民族论》的《学苑》前总编梁继平直言,民族论将“转化为下一波政治运动的理论基础”。他说,“香港民族论”赖以传播的“本土思潮”,包含“对中共的官方民族主义或大中华主义的批判”,但也必须处理“香港人的民族身份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吴叡人等“台独”光明正大的恋殖不同,90后香港青年的民族情怀不能诉诸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梁继平不能直接肯定英国的殖民统治,否则便不能理直气壮地批判“中国的殖民统治”,此时,“去历史化”的论述就显得必要且顺理成章了。

  “香港民族论”背后“去历史化”的史观,与“台独”提倡的“同心圆史观”相似。梁继平说,“‘香港人’的组成不应包含血缘与族裔等狭隘条件,而是更开放、多远以及公民价值为核心‘公民民族’(civic nation)”。而这种“去历史”,恰恰体现在用后天建构的“价值”凌驾于血缘和已有族裔的历史,而所谓“自己政府自己拣”(来自台湾太阳花学运),不仅不是体现港人的集体意志,而是利用建构的香港民族,为他们自己组建的政府建立合法性。

  但到底“核心价值”指什么?梁继平等人回答不出,这也是民族论尚未形成完整论述的原因,但这并不影响传播,越是模糊地演绎身份,越能吸引更多人自动对号入座。对身份的模糊演绎,还体现在梁继平提出的“狮子山精神的重演绎”,告诫香港人要团结一致争取民族,并要求继续抗争以孕育自己的民族身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