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罗范椒芬对话中评:要破除困扰港人的心魔

http://www.CRNTT.com   2016-09-27 00:13:07  


 
  她表示,高中阶段,国史从来都是选修科,回归前只有少数学校规定念理科的学生也要选国史,而她就读的中学,就无这样的安排。为减轻高考的压力,鼓励全人发展,教育改革把每位学生的高考科目,由10科减到7科,参加国史高考的学生与其它选修科一样同步下降。

  她强调,多学历史不等于会更爱国,爱国也不一定要通过在学校学习国史。立会选举中因主张“港独”而被取消资格的梁天琦,名校毕业,父亲是中学国史老师,自幼受国史熏陶,高考亦选了国史,但他是否爱今天的国家?罗范椒芬表示,学习国家的过去,不必然对今天的国家产生认同,关键要走出西方民主的迷思,打破心魔,对如今的国家有归属。

  通识教育:老师不瞭解初衷 走偏了

  港版高考(DSE考试)中,通识教育科与中文、英语、数学并列为四大必考科目,分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科技能源与环境六部份,旨在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多角度探讨的能力。

  罗范椒芬表示,上一代人读书时少有关心社会和国际事务,这一代通过互联网认识社会。她形容网络信息肤浅、碎片,善于传播仇恨,但又叫人无法摆脱。所以,学校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退休保障为例,让学生代表不同持份者——商界、社会福利界、贫穷人士和政府——先从各自角度分析,再瞭解彼此的立场和看法,提出解决方案,相互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这是通识教育的理想模式。

  现时的通识科,因部份内容涉及本地身份认同及对中央政府评价存在争议。一些老师以媒体对国内的批评报道,作为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的主要材料。有评论认为,学生在社运中表现出的情绪,除了历史原因,通识科的教授方法也是“罪魁祸首”。

  对部份老师不搜集原始材料、不作分析、不提炼中心,只凭个人的喜好选择个别报章的报道进行讨论的做法,罗范椒芬提出批评。“不能全面客观地审视问题,这样会误导学生。认为所有问题都在政府,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有的倾向,这表示他们也没能理解通识教育的初衷。”

  对于通识科没有课本的质疑,她解释,这是因为社会问题一直再变,但不代表学校就要赶时髦——“港独”冒出来就都去讨论“港独”。相反,应该指引学生去探讨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例如土地、房屋等影响香港经济社会的根本问题。她表示,自2009年推出至今,通识科在有些学校展开的不错,但更多学校没有掌握要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