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郑又平:民进党去汉化工程有复杂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6-11-21 00:06:06  


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中评社 戴祺修摄)
  中评社台北11月21日电(记者 戴祺修)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即将在11月21日至24日于北京举办,受邀出席的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针对两岸青年文化认同发展表示,目前多数观察两岸关系的重点大都聚焦在台湾内部独派势力的发展趋势,但他认为在蔡英文高喊“天然独”世代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特别关注台湾新住民社群与新台湾之子在族群、在文化认同上的特殊倾向,以及放任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往后可能对两岸认同整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复杂影响! 

  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订11月21日至24日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邀两岸四地学者参与,郑又平也应邀出席。

  郑又平表示,台湾目前已经有11万外籍配偶及21万“新台湾之子”,亦即超过32万所谓“新台湾人”,其未来在政治层面的影响不容轻忽,不仅源于“新台湾之子”认为自己不全然属汉族血统,台湾当局在所谓“尊重多元文化”旗帜下持续推动的“东南亚母语文化教育”更助长了这种情势的发展。绿营当家后更变本加厉,不断透过去中国化、去汉化历史教育的操作,企图以“文化台独”创造台湾是“新兴民族”的做法。民进党除了将台湾人血液DNA中的汉族成分逐步稀释外,同时更将台湾同胞在历史与血缘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淡化、转向,蔡英文所推动的“新南向政策”更与此遥相呼应,而这样的做法将使得两岸和平发展由政治上的统独认同问题进而转为更复杂的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
 
  郑又平目前是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副教授、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财团法人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并担任CCTV-4、东南卫视、深圳卫视的特约评论员。

  郑又平对中评社指出,以美国学者杭亭顿的“文明冲突论”之说为例,族群认同政治并不是依靠经济利益与经贸相互依存交流就可以抵销的强大力量,因此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就不能坐视台湾当局以多元包容为名,却暗中实行“去汉化”的血缘与文化认同改造工程。
 
  郑又平说,有一种说法是多族群的社会就像彩虹般可以替台湾社会创造出更多彩缤纷的未来,此论述看来吸引人、具有理想性,但衡诸国际上各移民国家如东欧、东南亚,甚至美国社会尤甚,因无法将少数族群充分融合到主流族群的情况,其所带来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等,种种纠纷与困扰至今仍是各国难解的习题。因此,诚如杭廷顿所言:认同政治的分裂性与冲突性是我们必须注意提防的!
 
  对于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发展,郑又平表示,虽然两岸之间在经贸上的连结已是命运共同体,但是用客观角度检验两岸交流最根本的基础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连结。即便台湾有部分独派势力主张一边一国、互不隶属,即便民进党已经完全执政,但是在政治上的切割或藩篱是无法磨灭两岸人民共有的文化DNA的。也就是传统中华文化思想在文化层面的凝聚力其实是超乎经济利益与政治力量的,而民进党最惧怕的也正是这种文化认同的凝聚力。所以蔡英文当局才会刻意将执政重点放在教育与“文化台独”上。

  郑又平对中评社说,在台湾确实已经有“台独”意识与台湾意识的强化现象,但这不意味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台湾已经面临断裂危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