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时论:浚通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 |
http://www.CRNTT.com 2017-02-25 15:41:05 |
会通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既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也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就在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引发全场30多次热烈掌声。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中华文化“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培育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韧性,天然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 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自然生发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中。通过对中国文化发展理念的深入观察、对中国现代化起点与方向的深刻思考,我们党形成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基本要求:既要胸有乾坤,树立全球视野,大胆借鉴、引进、消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更要心有定力,坚持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呵护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由此深度把握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深层互动的张力。 源头清则波澜阔。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壮阔实践中,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在哲学、艺术、美学、宗教乃至法理、政治、道德等方面都绽放出令世界惊艶的一面—— 五年一届的、被称为哲学界奥林匹克的世界哲学大会,自1900年以来一直由西方哲学唱独角戏。1987年,中国哲学家汤一介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哲学大会分会场上指出,中国哲学的主题和精义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分别与真善美相对应。1998年,汉学家杜维明教授作为亚洲学者在波士顿世界哲学大会上第一次做了儒家文化的主题演讲。而在2013年的雅典世界哲学大会上,中文不仅被作为永久性工作语言,清华大学陈来教授还第一次用汉语做了主题演讲,中国更是击败巴西获得了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2018年)的承办权。经历了“新心学”“新理学”“新仁学”等创新性发展的中国哲学,已然在世界最高哲学舞台迎来自己的主场。 如果说中国哲学在全球舞台的展现,让世界知道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那么在更加具有大众性的日常文化和文化消费层面,走向世界的中国元素则已经蔚为大观。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