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台湾当前政治困境与身份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07:04  


 
  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台湾的行政官员将大陆贪污腐败的习气带入台湾且极为排斥其眼中日本化严重的当地台民,分隔50年的两地文化与习俗的相互冲击使得台湾社会动荡难平。其后于1947年因查缉私烟而引发的警民矛盾最终彻底引爆“省籍矛盾”,应该说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的矛盾是自此伊始的。及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逃台并将其在大陆的统治体系全盘移植台湾,出于对本地居民的不信任,在其党政军高层中大幅倚重大陆来台人员。这种流亡政府式的“统治”,以及大陆人士在居住上的隔离(眷村),使得本、外省人士几成两个平行的社会。长期在政治与经济地位上的严重落差,逐渐使“本省人”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外省人”的对立面,在两个社会群体各自认识到彼此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等方面的距离后,台民内部具有鲜明省籍色彩的族群对立意识也就彻底形成而再难磨灭了。

  不过,本文提及台湾“族群矛盾”的初衷却是更着重于台湾80年代中后期政治民主化后,“族群矛盾”被逐渐人为添加的政治意味。作为政党政治操作的产物,台湾政党与政客利用闽南人、外省人、客家人与原住民之间所依托的“省籍”力量,利用不同省籍、不同群体对政治、社会的不同态度,在多党政治体制中以族群动员为手段,来争取选票,进行政治角逐。所以说,当前台民族群之间的矛盾背后有其极为鲜明的政治色彩,尤其是“外省人”与“本省人”的族群划分,是围绕着政治利益分配和争夺而形成的政治族群。因此在台湾,族群是政党选举支持的重要基础,不同省籍的族群在政党支持上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一般来说,“本省”的闽南族群大多支持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联盟(“泛绿”),而“本省”的客家人和“外省”的大陆人士则多支持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联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的“族群矛盾”已沦为政党之间操作仇恨与凝聚实力的工具。比如民进党政客逢选必提的“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即是其利用族群矛盾中的悲情意识来操作选战的直观诠释。可以说,每一次选举都是一次“族群矛盾”新的放大与固化,久而久之,个体化的事件被凝聚成特定族群的集体记忆,从而使“族群矛盾”愈演愈烈,再难消弭。台有识之士莫不为此痛心,新同盟会即曾在送递“行政院”的决议文中疾呼“近些年来台湾先后建有‘二二八纪念公园’、‘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二二八纪念馆’……,这些建设,除了让台湾蒙羞,扩大省籍分裂、增加族群仇恨之外,别无任何积极性、建设性意义”。⑫然而就目前看来,“族群矛盾”短期内是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好转。

  内耗严重的政党恶斗

  台湾主要政党皆以政党利益为重,民生经济为轻,更遑论民族之大义。

  2015年2月,由于“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自觉无力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国民党籍“国发会”主委管中闵黯然请辞。台湾科技大学教授黄丙喜投书《中国时报》,表示阁员请辞事小,经济再度陷入莫名的虚耗事大。台湾贸易依存度高达126%,可以说出口导向型才是台湾经济增长理想的模式,然而台湾的自由贸易协定金额仅占总贸易额7%,与经济规模、周遭环境相似的韩国的近50%相比,可谓相差不能以道里计。黄丙喜教授直言政党恶斗的习气和逢中必反的怪风才是让“自由经济示范区”于“立法院”拖延一年依旧不得通过、最后还迫使主推官员辞职了事的主因。⑬

  又以近来媒体热炒的“九二共识”为例,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蔡英文胜选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曾多次公开强调,两岸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即是“九二共识”,除此之外再无他途,然而蔡英文对此仅以“九二精神”的名词含糊应对之。泰半岛内媒体臆测其将试图以“一中宪法”定义“九二精神”并试图以此获取大陆谅解,这亦是其最近公开透过媒体要求大陆释放更多善意的初衷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