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美国霸权软权力兴衰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5-06 00:10:29  


 
  注释:

  〔1〕[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世界秩序重建》,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87—193页。

  〔2〕学界一般把“9·11事件”开启的国际关系新阶段称为“后9·11时代”,但称之为“9·11时代”应该更准确。参见郑保国:《“9·11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危险“创新”》,《外交评论》,2007年第5期。

  〔3〕阎学通:《国际政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4页。

  〔4〕G. John Ikenberry ,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Terror” , Survival ,Vol.43 , No.4 , Winter 2001-2002 ,pp.19-34. 转引自门洪华:《霸权之翼:美国国际制度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4页。

  〔5〕In Hurd,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3, no.2, 1999,pp379~408.

  〔6〕金灿荣:“美国外交的国内政治制约及其在后冷战时期的特点”,载牛军:《克林顿治下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99页。

  〔7〕王缉思:“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与外交政策”,载牛军:《克林顿治下的美国》,第33页。

  〔8〕[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第187—193页。

  〔9〕伊肯伯里认为:主导国与参与国的实力差距越大,越容易达成制度性约束协议;所有参与国越具有民主性质,越容易建立制度性国际秩序。参见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第65—71页。

  〔10〕时殷弘:《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9页。

  〔11〕[美]基米·卡特:《忠于信仰》,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166页。

  〔12〕Freedom House, Freedom in the World: the Annual Survey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Liberties, 1990-1991, 1991-1992, 1992-1993, 1993-1994, 1994-1995, New York: Freedom House, 1995. Freedom Review,Jan/Feb,1996.参见刘建华:《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促进”:一种国家—市场—社会关系分析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81—82页。

  〔13〕宋小川:“从“占领华尔街”看“美式民主”的非民主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14〕Robert H. Bork, “Civil Liberties After 9/11”, Commentary, Vol.116, No. 1, July-August 2003.

  〔15〕Bill Winter, “The Monarchization of America Under Bush,” Libertarian Party,October29,2004,http://www.nucnews.net/nucnews/2004nn/0410nn/041029nn.htm#680. 转引自[美]查默斯·约翰逊:《帝国的警钟:美国共和制的衰亡》,周洁译,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2009年,第1章第3页。

  〔16〕[美]查默斯?约翰逊:《帝国的警钟:美国共和制的衰亡》,第1章第3页。

  〔17〕[英]马丁.沃尔夫:《美国正在放弃其软实力》,《金融时报》,2017年6月2日。

  〔18〕[美]威廉·霍姆多夫:《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吕鹏、闻翔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

  〔19〕黄万盛:《民主的霸权与民主的破碎》,载玛雅主编:《美国的逻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第38页。

  〔20〕[美]克莱G. 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与霸权的图谋》,程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21〕Francis Fukuyama, “America in Decay: The Sources of Political Dysfunction,” Foreign Affairs, Step/Oct. 2014,Vol. 93, No. 5, pp.5~26;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4. 

  〔22〕凤凰网,凤凰国际智库:《“穆勒调查”》,2017年6月16日,9:4:49。

  〔23〕William A. Galston , “Why a First Strike Will Surely Backfire?” Washington Post , June 16 ,2002. 

  〔24〕[法]夏尔—菲利普·戴维:《安全与战略:战争与和平的现时代解决方案》(增订第二版),王忠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25〕[法]夏尔—菲利普·戴维:《安全与战略:战争与和平的现时代解决方案》(增订第二版),第15页。

  〔26〕[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世界秩序重建》,“序言”,第23页。

  〔27〕“Global Economy Gloom-China India Notable Exceptions”, http://pewglobal.org/reports/pdf/260.pdf. 转引自颜剑英:“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

  〔28〕徐崇利:“新兴国家崛起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中国的路径选择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29〕新浪财经,2017年6月2日,9:19。

  〔30〕[美]彼得.J.卡赞斯坦、罗伯特.O.基欧汉编着:《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义》,第4页。

  〔31〕Kevin Sullivan , “Views on U.S. Drop Sharply in Worldwide Opinion Poll ,” 转引自[美]安玛丽·斯劳特:《这才是美国: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坚持我们的价值》,第185页。

  〔32〕中国新闻网,2010年05月20日 13:46。

  〔33〕“美国全球角色改变引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7月29日。

  〔34〕陈曙光:“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求是》,2016年第4期,第47页。

  〔35〕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218页。

  〔36〕参见阎学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与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3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58页。

  〔38〕G.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Can the Liberal System Survive?” Foreign Affairs, Volume 87, No.1, January/February 2008, pp 29-30. 

  〔39〕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248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