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民粹主义的演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0:03:18  


 
  省籍矛盾就是民进党和李登辉共同制造并主导的民粹议题。李登辉当局建构了所谓四大族群的论述并利用执政资源对民众进行动员,将族群、省籍、认同等分裂性议题带入日益走向选举中心主义的台湾政治。在90年代台湾的选举竞争中,族群分野是决定台湾政党支持的最重要变数之一,外省人多支持国民党、本省人多支持民进党的事实也通过各类选举调查揭示出来了。台湾学者张茂桂对此指出,省籍问题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平等原因,这使得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产生了对立,但是对立并不说明省籍问题一定会逐渐形成要“独立建国”的民族主义。〔27〕事实上,“台独”理念在其中的催化作用尤其关键,李登辉要打造台湾人的国民党,民进党自称为台湾人的代言人,他们之间没有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对立,更没有“台独”与反“台独”的对立,相反,他们在台湾主体性的认知上是一致的,在如何动员台湾民众方面也没有分歧,这是两党虽然存在选举竞争关系,但可以在以省籍、族群问题上共打民粹牌的原因。

  民粹主义对于李登辉来说是确保执政合法性和党内权力地位的重要工具。1996年台湾举行首次领导人直选,李登辉取得最具合法性的政治权力,虽然还有46%的选民没有投票给他,但他却把多样性的台湾选民化约为一元同质的、整体性的“人民”,强调他的胜选是“人民意志”的表现;而李登辉在通过修宪等手段扩权至有权无责、造成府院关系紊乱的时候,却仍表示是秉承人民的意志。〔28〕此外,李登辉收割“野百合”学运成果、召开朝野协商的“国是会议”等种种做法都带有某种民粹主义色彩,即企图“绕过体制直接向人民发话,然后回过头来挟持、扩充政权机器”。〔29〕两岸学界关于李登辉走的是民粹威权路线的概括大体是恰当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李登辉更多的是将民粹主义的政治工具用于反制国民党内的所谓非主流派或外省势力,而不是用于与民进党的选举竞争。 

  民粹主义对于民进党来说则是争取选举胜利的不二法门。民进党由体制外力量集结而成,有丰富的底层动员经验,在90年代国民党占据执政优势的情形下,迅速适应大众政治热情空前高涨、选举政治常态化的时代,获得了社会动员的优势。民进党在台北的中央党部成立了组织部、社会运动部、政策会和选举对策委员会,通过选举和街头政治的相辅相成,大大强化民进党和支持者的联系,使得民粹主义与社会运动、选举政治深度交织。这一时期,在广播、电视以及传统报纸等大众传媒的鼓噪下,在民进党以政党利益为目标的民粹操弄下,无论是社会悲剧事件如1997年的白晓燕事件,还是自然灾害事件如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都无一例外地发展成反抗国民党的事件。〔30〕在这种民粹喧嚣之中,一方面是选举造势越来越依赖各种表演性质的民粹动员,另一方面则是卷入选举活动的民众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不断政治化,所谓“大声公众”在大众传媒、在街头游行队伍和选举动员会上出现。

  3,台湾民粹主义的“2.0”时代:国民党与民进党争抢民粹牌(2000-2014年)

  进入21世纪之后的台湾地区仍然深陷选举中心主义所带来的民粹狂飙。2000年和2008年台湾出现两次政党轮替,蓝绿阵营界限分明、激烈对抗,两大党全面展开争抢民意支持、争打民粹牌的政治斗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