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防政治风险爆发 两岸应构建防火墙

http://www.CRNTT.com   2020-09-20 00:03:07  


 
  第三,反对“台独”分裂图谋是两岸“防火墙”制度的底线要求。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构建从实践面向来说源于两岸政治对抗的升高,而两岸政治对抗的升高又源于“台独”势力的挑弄。在两岸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原本因“台独”势力挑起的紧迫情势能够在两岸“防火墙”制度的调适下得以缓和,但“台独”思潮与“台独”势力本身并不会因此自动根除。因此,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构建必须纳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要件,以之作为两岸达成“防火墙”制度的底线要求。唯有如此,两岸“防火墙”制度才能行稳致远,为两岸最终实现统一奠定有利的制度空间。

  第四,两岸实现和平统一是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最终指向。两岸“防火墙”制度作为一种因应现实情势的制度性安排,其直接目的在于以制度的方式为两岸的行为设置一个“隔离带”,防控两岸互动中政治风险的爆发和常态化。但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两岸“防火墙”制度因其在逻辑上内含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实际上可纳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范畴。因此,两岸“防火墙”制度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最终目的导向是一致的,即都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目标依归。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第一阶段因循类似新功能主义的整合路径,先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推动功能性整合,进而推动政治层面的整合,务实地走出“以合促统”的路子不同,②两岸“防火墙”制度一开始就注重政治性议题的设计,该制度框架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具体路径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构建两岸“防火墙”制度的双重逻辑

  (一)构建两岸“防火墙”制度的现实逻辑

  制度的构建,源自于实践对于制度的需求。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构建,亦是如此。具体来说,两岸互动过程“对抗性”基调抬升与现有互动机制抵御政治风险疲软之间的矛盾,直接刺激了两岸“防火墙”制度的产生。

  一方面,两岸政治对抗周期性爆发,两岸互动风险上升。从两岸交往互动的实践来看,两岸关系会随着台湾地区政党轮替的发生呈现出周期性对抗的特征。③在当前台湾地区政治光谱朝着“蓝消绿长”趋势演变、“蓝营”发生自我异化风险以及“政党轮替常态化”的现实背景下,两岸关系不仅会随附政党轮替“阴晴不定”,爆发周期性政治对抗,国民党调适、修正两岸关系的能力也会遭到制约和消减,使得“对抗性”成为两岸互动中的主基调和主趋向。首先,在“蓝绿”实力对比逆转的背景下,国民党在选举竞争中实现“触底反弹”、重返执政的周期可能会发生变化,八年一轮替的模式被打破,从而拉长民进党执政时长。在民进党执政时段拉长的背景下,民进党改变其“台独”党纲的预期从逻辑上来说不升反降,两岸关系的对抗时段相应地也会拉长。其次,“蓝消绿长”实力对比结构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台湾地区“民意结构偏独化”的结果。在台湾地区“民意结构偏独化”的牵引下,国民党会不断加速自身的“虚级化”与“本土化”进程,在回避、曲解“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出现丧失核心论述、走向“绿化”的风险。而国民党在国家统一立场上的退却与失语,不仅会使其在选举竞争中丧失以“两岸牌”为核心的论述优势,加大其重返执政的难度,也会加大其与大陆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难度,出现即使是国民党执政也难以使两岸关系重回“热和平”状态的情况。因此,从当前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脉络和各大政党的行为模式及政策趋向来看,未来两岸关系中的对抗性因素会持续性升高,“对抗性”成为较长一段时期内两岸互动的主基调和主趋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