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台当局南海政策可能走向及其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21-10-25 00:03:23  


 
  四、结语

  尽管南海局势近来出现和缓迹象,但“严重制约南海局势缓和的结构性矛盾即主权争端与大国博弈并未有效弥合,中国面临的体系性约束有增无减”。〔24〕围绕主权利益和海洋权益,以及维护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等斗争将是长期的,不仅涉及域内国家,而且还有域外势力介入。在南海问题上,大陆要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的南海战略是要寻求主张和行动能够实现更好的匹配,更明晰地向国际社会,尤其是域内国家以及域外势力,表达自己在南海的真实战略意图,在行动上传递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权益的决心不会动摇、维护南海稳定的信心不容置疑信息。”〔25〕

  首先,在南海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保持斗争过程和斗争时效相统一。对于美国可能会按照“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中“考虑美台军舰可以互访”条款,美舰停靠太平岛,以及台湾当局将太平岛租借给美军,要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努力提高基于实战的危机管控和态势塑造能力。当然,也要积极与美国加强沟通协商,“中国也要强化与美国的战略沟通,强化危机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中美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约束力”。〔26〕要增强战略定力,继续心无旁骛地完善南海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南海海空域的侦测、监控、预警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为南海海域国家提供公共物品,彰显中国在南海道义一面,夺取南海舆论话语的道德制高点。同时,藉助学界的“学术议程设置”、政界的“政治议程设置”和媒体的“媒介议程设置”,对中国立场进行广泛宣传,有力阐释中国南海主张历史和法理依据,澄清国际社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对中国主张的错误认知。〔27〕

  其次,要增信释疑,适度提升南沙岛礁建设的透明度与公共产品的供应进度,发挥东盟的积极作用。虽然东盟并非南海问题的当事方,却是重要利益攸关方,对南海局势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南海问题,东盟存在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航行自由、大国权力均衡以及保持自身团结、公信力、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等重大利益。加之对中国的警惕、忧惧,防止中国在南海取得压倒性优势是东盟‘中立但不沉默’的重要注解”。〔28〕在南海问题上,我们要减少他们立场反复的变量,增加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容量,深挖“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成果的存量,是中国与南海主权声索国更广泛加强互信、建设南海地区安全机制和危机管控机制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在已形成的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基础上完成第一轮审读,并力争在2021年内完成磋商。未来,中国应设法掌控“南海行为准则”制定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海上规则制定和发展中掌握主动权,甚至主导权。要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联系,需要有效减轻多数东盟国家对南海局势因中国而进一步恶化的忧虑,即中国岛礁建设的意图是有限、正面、防御性的,不以改变相关岛礁的国际法属性为目的。

  最后,对民进党当局,要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下好先手棋。持续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威慑和高压态势,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对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要有充分预案,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有能力遏制危机、管控危机、以战止战。坚持灵活且富有弹性原则,处理台湾在南海问题上角色扮演,认识到目前台湾仍是在南海战略中扮演关键要角。中国大陆需要站在全局角度,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发挥南海“第二轨”协商机制,目前的两岸氛围下,可先交由民间团体、学术组织以及专家智库机构等主导,以便进一步增进共识。同时,要不断提升海峡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南海维权的历史沧桑感和现实紧迫感的认知,唤醒对维护同属中华民族南海“祖产”的心灵碰激,全力建构海峡两岸南海命运共同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岸关系与南海海疆风险治理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21BZZ088)阶段性成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项目资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