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评观察:“台独教育”对青年的递进影响 | |
http://www.CRNTT.com 2023-03-28 00:05:57 |
(三)台湾青年中华民族意识与认同严重缺失 民族认同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结晶,具有很强的持久性与稳定性,两岸之间文化交流在缺少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就等同于在未对传统文化正确吸收与继承的前提下空谈文化。⑩两岸文化本是一脉相承,可民进党再度执政以后,沿袭李陈时期的“文化台独”思维与政策,以“去中国化”为基础,鼓吹“一边一国”思想,蓄意剔除台湾青年一代骨子里的国族基因,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排挤任何与中华相关或具有中国元素的标志或符号,不仅造成了台湾同胞意识形态的进一步“独化”,更形成了一种民族认同感的缺失,重挫了台湾青年丧失基于中华文化的竞争优势,给两岸和平统一造成了严重阻碍。 在两岸积极推动《柏杨版资治通鉴》出版时,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却断然拒绝将柏杨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摘文选入初中一年级的国文教材,并正式向两岸出版商声明:“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张香华直言,不同意授权现在的教科书摘录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一大原因,在于对现在台湾教育和新课纲“去中国化”甚至“反中”的无法苟同,她指出:“在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即便读了柏杨的文章,又怎能领会柏杨的精神?” 张香华尤其痛指如今的国文、历史教材,删减文言文,以“东亚史”观点取代“中国史”,根本是执政者“去中国化”的教学策略,没有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与认同前提,她认为收录《丑陋的中国人》其心可议,担心“利用其书名来辱华”。因此虽自2016年以来持续收到教科书的授权邀请,她一律拒绝。 三、台湾青年狭隘主义与反智主义萌发与蔓延 政治权力的介入对教育的影响至深,而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强制和霸道形态。“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教育与政治的互动关系,通过操纵教育的主导权,尤其是教科书的编撰权,藉“台独教育”达成其思想、文化与政治等全盘“台独”目的。从“同心圆史观”到“台湾经典古文”,新课纲的反事实和反智主义叙述必强化台湾青年的认知消解。而此种叠加了政治权术的“台独教育”不仅使得台湾的历史教育深受其害,也同样荼毒了台湾一代代青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