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评月刊:分裂势力塑造台湾版想象的共同体 | |
http://www.CRNTT.com 2024-01-02 00:03:12 |
普法战争时期法国历史学家勒南在著名演说《何为民族》中说:“共同的苦难比起欢愉更能团结人民,对民族记忆来说,悲愤比胜利更有价值。”1904年西方陆权派鼻祖麦金德在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指出:“形成与仅仅是一群有人性的动物相对立的一个国家的各种观念,通常是在共同苦难的压力和抵抗外来力量的共同需要下才被接受的。”当前,民进党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正联合美日等西方干涉势力,利用两岸及国际环境相关因素,以包括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所谓“想象的共同体”在内的民族建构理论为牵引,千方百计在台湾社会制造“共同苦难”等认知,进行新一轮“台独”分裂性质的“国家民族意识”塑造。中华民族必须高度警觉,坚决遏制和回击。还应看到,将来即便反民进党势力在台湾执政,如果其国家民族立场出现偏差、游移、妥协,在中美战略博弈、台湾当局倚美拒统“缓独”的大结构下,“想象的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仍可能改头换面并潜移默化发挥作用。 一、“想象的共同体”理论 “想象的共同体”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1936.8.26—2015.12.13)提出的国家民族建构理论,其观点集中体现在1983年出版的名著《想象的共同体》中,该理论已成为世界当代民族国家理论中的显学。根据该理论,民族是“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民族是“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因为即使在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从来不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并和他们相遇,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连结的意象却活在他们心中”。(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于散布》 吴睿人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第1版P6)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