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十年中国艺术浪潮从游行到游戏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0:34:33  


“星星画展”的历史镜头。
  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讯/新京报刊载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的文章,分析中国艺术的变化趋势,全文如下:

  三十年之后,“星星画展”的归来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可资炫耀的历史资源,而我想思考的是它是否还有某种象征的意味、对当下的文化语境将有何触动。“星星”的历史是中国现代艺术以思想碰撞现实的历史,是以立场、动机、气质等等因素凝结为个人主义的旗帜的历史——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是,艺术是人们寻求心灵自由的途径。“星星”的根脉和真谛无法脱离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今天流放者的归来而言,艺术自由的问题难道真的已经解决了吗?且不说话语权力,在资本、名利的煎熬催逼下谁又是自由而独立的呢?回顾“星星画展”,与其说要寻找那个历史的“原点”,不如说应该重温它所体现的精神,幷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精神上和气质上的资源。

  “85”新潮

  借着“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脚步,“星星”之后的“85新潮”来了。国门打开之后,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开始了自觉向西方现代艺术学习的进程;同时,学术界、知识界的工作对于艺术家的影响也不可以低估。“走向未来丛书”、三联书店的现代学术文库等等,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艺术家中流传很广。西方哲学的观念使很多中国艺术家认真思考人的孤独感和疏离感,把人从陈旧的宏观叙事系统里面解放出来,回到人性本身。80年代后期,整个社会众声喧哗、思潮飞溅,中国艺术的突围在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呈现出它最强烈的焦虑和冲动。

  艺术家群落

  在85新潮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艺术家群体,从圆明园到宋庄是这个历史轨迹中最耀眼的星座。当代艺术家的群落现象首先是以空间上的聚集为表征。法国后现代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说,“为了改变生活……我们必须首先改造空间”。这句话异常精彩地表述了当代艺术生产与空间的关系——异质的文化存在依赖于新的异质空间,这样才足以改变旧的生活——文化轨迹。

  当然,生存的残酷性早在圆明园时期便早已存在,只不过那时还似乎由于笼罩着一层共享的悲壮而浪漫的反抗诗意而使内部分化的残酷性不太彰显。到了宋庄、798、索家村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化更为悬殊,以成功、财富和享乐为社会分层的现象获得了合法性,许多艺术家在看似充满机遇的奋斗路途上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对名声和财富的焦灼渴望,竞争、希望、失落和绝望等等心绪时刻缠绕着他们的心田。

  以宋庄、798为中心的群落顶戴着中国当代艺术麦加的光环,但是艺术家们从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是真正的文化游牧者。宋庄、798在当代艺术中的名声使很多艺术家认为在这里比别处更容易成名,也使许多艺术商人视之为投资的乐园:这里已然成了资本与财富编码的交易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