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奇迹,还是亚洲戏剧?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7 09:45:41 |
尤其是第二道裂缝的扩大,可能会使大厦轰然倒塌,而不是一帆风顺发展下去。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东亚各国所走过的道路崎岖坎坷。1968年,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以冷峻的笔触将东南亚打入了贫困陷阱的冷宫。他认为唯一的出路是控制人口增长、进行更平等的土地分配、以及扩大对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才能把东南亚拉出贫困的泥淖。即便是在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年代,亚洲也不乏批评者。1994年,克鲁格曼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在这篇被认为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著名文章中,克鲁格曼白纸黑字写下了一个结论:东亚增长不是奇迹。其问题在于高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且大量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会出现问题。这一观念与推广“亚洲四小龙”以及亚洲价值观的经济学者非常不同,当时可以说非主流。直到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家才发现原来克鲁格曼说过亚洲模式有问题。 近年来,像秦晖、卢周来等本土学者也对第二道裂缝做出了分析。秦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低人权优势”为代价的。不过在卢周来看来中国的改革是一种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就是改革中获益群体的所得,足以弥补损失,因此只要能够将卡尔多补偿做实,是有希望弥补裂缝的。这种思路,与村上泰亮所谓的“补充性政策”不谋而合。所谓补充性政策是指那些为了应对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以缓和因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矛盾。这些措施要处理的问题包括不平等的扩大、污染、城市化、人口迁移、资产泡沫、腐败、毒品、爱滋病、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沦落等等。 在大野建一看来,东亚的成功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尽管各自的道路不尽一致,但大体上遵循了相似的政策路径,即经济增长政策和补充性政策并举。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各国都大体采用了吸引外资、扩大金融市场、扶持企业、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等措施。村上泰亮认为:一旦预期中的产业开始高速增长,身处这些产业以及相关的人必将经历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的巨变……特别是在后发国家,整个社会的结构,包括国民心态,都会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埋下社会紧张关系的种子。这类紧张通常来自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种社会紧张关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可能导致政治冲突,最终颠覆经济发展本身。因此对应于经济增长政策,还必须有相应的补充性政策来缓解社会紧张关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