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调显示:92%公众关注旱情95%愿出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2-17 08:07:29  


 

  刘飞(化名)是一家报社唯一前往灾区采访的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上他的时候,他刚在河南、安徽结束采访。在刘飞看来,大部分灾区的现状是缺水、不缺钱。以安徽亳州的一个县为例,村民每天开8小时的抽水泵,政府给30块钱的柴油补贴。抗旱花2000元,政府要补1000多元,这笔钱就已足够灌溉33亩地,救活了庄稼,每亩地还能有三四百块的收入。算清了这笔账,刘飞说,“只要补贴到位,抗旱的投入产出会很高,积极性当然也很高了。” 

  2月12日,河南省郑州市多家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倡议:绿城社工服务站要招募50名志愿者,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抗旱浇麦。倡议发出1个小时,就接到近10个报名电话。站长陈骋说,这个倡议的起因是他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说大闫庄村现在急需抗旱设备和人手。拨打这个求助电话的,是新郑市八仙乡大闫庄村村委会主任赵新民。 

  “我们这个地方很穷,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儿童就有60多人。一些低保户,一个月补贴50块钱,生活都维持不了。现在受了旱,又没设备,只能眼看着旱死。”赵新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村里现在油菜已经死光了,麦子还有点救,要是赶紧浇上水,兴许能救回一半。 

  两天之后,记者再次联系绿城社工服务站,得知到2月14日,50名志愿者已经全部招齐。现在他们正在和一些政府部门、厂家联系,希望能够协调借用一些水泵、电缆线、发电机,和志愿者一起送到急需帮助的村庄。 

  灾害中也蕴含着机遇。旱灾的苗头刚刚出现时,村民告诉张超,村里曾经打了10口井,但没有很好地保护,时间一长就堵满了垃圾,能用的只剩下四五口。这次抗旱把之前的井全都给清洗了,又新打了几口,如今有十几口井在同时浇地。“有了井,村民也买了机器,也许今后就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了。”张超说。 

  调查中,59.4%的人认为,旱灾也是一次发展农业的契机,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97%的人表示旱灾后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契机”,这个词被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的召集人汪永晨反覆提起。2月6日,“绿家园”等20多个环保民间组织发出倡议,呼吁在大旱之时公众应从自身做起,节约水资源。“旱灾的发生也许是老天爷的问题,但这个时候正是一个契机,反思我们对江河的破坏,重提节约水的重要。”汪永晨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