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圆明园铜首 唤醒民族认同与爱国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3-02 11:48:42  


铜首的文物价值不高,但是凝结的民族情感深重。
  中评社香港3月2日讯/台湾寒舍艺术中心执行长王定乾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认为“圆明园铜首 将高潮迭起…” 
 
  近日艺术圈最火红新闻,莫过于佳士得公司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圣罗兰珍藏品—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会,在中国官方与民间激烈反弹下,两件国宝仍各以一千五百七十四万欧元成交(近台币七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次高价纪录(第一高价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此举引发国际舆论哗然,尤其是中国大陆。

  此一事件之背景在于佳士得拍卖的鼠、兔铜首,原为圆明园海晏堂一景,由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连接人身组合之定时喷水池,系由清代乾隆年间(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义大利籍宫廷画师郎世宁总策划,并由法籍传教士蒋友仁执行监造。一八六○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将始于康熙年间兴筑、乾隆时期扩建、素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一旦,造成珍藏数以万计之稀有瑰宝遭掠夺,堪称中国文化最惨重之浩劫,更是所有文物艺术品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法国大文豪雨果即为当时英、法对中国文物之掠夺与毁损,悲愤着文批判。

  笔者早年亦曾受托经手圆明园铜首之拍卖,对于近日此事件,观其沸沸扬扬之舆论,仅表达个人三点看法:

  第一、中国近代史从“英法联军”之役,加上晚清“八国联军”之战火蹂躏,造成数以万计的文物流落海外各地,或分散于世界四十余个公私立博物馆,甚至沦为拍卖场上之标的物,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政府与民间人士义愤填膺,将其视为“国耻”,誓言依国际公约,启动“国宝工程”以法律全力追索,此情自当可体会,更应受到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呼应与支持。尽管事隔百余年之后,此两件铜首国宝受于法律追溯期的限制下,恐难如愿索回,但此一事件见证了当年英法等欧洲国家侵略掠夺中国的史实,不容否认与抹灭;而战争带给人类无情的毁坏与浩劫,更值得我们深思与戒惕!今天,世界各国应理性共融,追求和平,打击恐怖组织,共创繁荣安定,恐怕是“圆明园铜首”事件,带给国际人士的共同省思!

  第二、这些年来,两岸三地华人收藏家,凭藉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国际拍卖市场夺回不少中华文物瑰宝,多少弥补了国际公约在追索文物上法有不逮之处,值得我们赞扬与钦佩!此次两件铜首,不仅唤醒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与爱国心,更应提醒国人尊重历史,珍惜文物,遏止走私盗卖,深化艺术教育;这恐怕是此次拍卖事件,带给我们更正面而积极的启示。

  第三、在中国情结及舆论关注下,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雕像,启动了其艺术价值与艺术价格之不同观点。不论文物遭何人买得,归向何处,据笔者瞭解,此一事件恐怕尚未落幕,另将高潮迭起!但从另一观点视之,在全球金融海啸席卷之际,流失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能创造如此高价,受到举世之青睐与推崇,未经此事件,大家或许可能还不知今天中国文物之艺术价值与价格,在国际市场如此仰之弥高。这何尝不是令我们感到骄傲与欣慰呢?尤其,此事件更验证中国文化早已在世界各地埋下萌芽的种子。

  今天在欧美拍卖市场,一件十九世纪的油画或当代艺术品,动辄以数千万欧元成交,乃司空见惯之常事。而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无论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古董家俱,乃至御用文物,件件在艺术价值上均不逊于欧美艺术品,但在市场价格上却仍大有差距。因此,我们不可妄自菲薄,在艺术品领域,没有景气不景气,只有争气不争气。未来,吾人若能认清艺术收藏与投资的真谛,加强艺术专业鉴赏与国际审美观,深信中国文物艺术品物归原主,应是指日可待的目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