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钱理群:“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

http://www.CRNTT.com   2009-04-27 09:14:27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很容易忽视个体。我们太容易形成多数暴力,常常忽略了少数人的个人利益和权利、个人的意见,缺少一种保护少数人的机制和思维。所以鲁迅对于“民主可能导致多数对少数的暴力”的警惕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强调,是很可贵的。毕竟民主很可能导致少数人的民主,而忽略了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特别忽略了我们今天讲的弱势群体的民主权利。鲁迅对于科学民主、启蒙主义的反思,对于自由、平等这些问题的强调,在今天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然,鲁迅这些具体的观点,包括我刚才介绍鲁迅时讲的观点,大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一开始我就强调了,鲁迅的五四是五四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体。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更偏向于选择陈独秀、李大钊的五四,也可以偏向于胡适的五四,也可以像我这样偏向于鲁迅的五四,这个问题不大,关键在于我们要看这背后的一种精神,可能是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 

  我以为鲁迅对于启蒙主义、科学民主这种既坚持又质疑的态度的背后,隐含着一些很重要的精神,其中一个精神就是怀疑主义精神,怀疑的、批判的精神。另一种就是刚才说的,独立的、自由的精神。我们刚刚反复强调的,鲁迅最终的希望,是唤起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讲到鲁迅的批判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说法,认为鲁迅只批判不创造。这个不大准确。中国人总是喜欢非此即彼,我们不仅把孔子和鲁迅对立起来,这些年又有一个倾向,把胡适和鲁迅也对立起来,绝对对立起来,有胡无鲁,有鲁无胡。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尽管鲁迅对胡适有很多尖锐的批评,他们之间也确实存在一些原则性的分歧,但是胡适始终强调鲁迅是我们自己人。什么原因呢?他们都是五四中的人,他们的基本点是一致的,那么现在这些朋友们为什么专门强调胡适,批判鲁迅?有一个理由,胡适是建设的,鲁迅是破坏的。胡适强调自动建设,是建设性的,而鲁迅这个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是批判的,是破坏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在我看来,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制度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国民性的问题。这是同时需要解决的,不能用一个来否定一个。比如说你只强调改造国民性,就变成启蒙至上,而否定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那是不行的。但反过来呢?鲁迅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他说中国是一个大染缸,在外国再好的制度,如果染缸不变,到中国来也要变色的。这确实如此。这个染缸怎么改变?最根本的要改变中国国民性。所以制度建设和改造国民性这两个命题不是截然不同的。鲁迅强调改革国民性,胡适强度制度改革,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合理性。另外也不能简单认为鲁迅就是破坏,其实鲁迅是非常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鲁迅翻译了那么多外国作品,鲁迅编那么多刊物、杂志,写那么多著作,他都是在进行基本的文化建设。所以鲁迅说自称为文化苦工,在中国肯做文化苦工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把鲁迅看的只是破坏,而没有建设,也是不对。总体来说鲁迅精神在我看来同时也是五四精神。

  我归纳出八个大字来,就是独立、自由、批判和创造。这种独立的,自由的,批判的和创造的就是鲁迅精神,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精神。他们的主张和具体看法,在今天不一定完全合适,但是它内在的独立的、自由的、批判的、创造的精神在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 

  我就想用这八个大字送给各位,我的演讲到这儿,完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钱老师的精采演讲,我今天非常感动。钱老师家住得非常远,以七十高龄来到我们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大的同学也让我非常感动,有的同学提前三四个小时在这里等钱老师,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我非常感动。也说明了钱老师在我们广大青年同学中崇高的威望,他永远是我们年轻人的好朋友。接下来还有一点时间留给现场同学,我们可以和钱老师互动。 

提问1:您能不能就个人崇拜的问题给我个解决方法? 

  钱理群:这恰恰是我要拒绝的问题,我也找不到方法,但你意识到中国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整个中国思想界都容易走极端,不是红就是白,一个否定一个,这是一种思维定式。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从这当中去摆脱,摆脱这样一种模式。所以我觉得你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一个进步,具体怎么摆脱要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事情解决,这也没有办法讲出具体的方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