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5.12,最应记住的八件事 | |
http://www.CRNTT.com 2009-05-12 19:01:47 |
点评:汶川地震震惊中国、震惊世界;而政府的救灾行动和媒体的开放性报道又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我们过去对突发事件的公开报道时紧时松,而这次的地震报道的开放度是前所未有的,是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少见的突发事件现场的大规模记者群云集,从未有过的多媒体联合作战显现多视觉、立体式的报道。而贯穿在整个报道中,所展现的人性化的报道理念更值得称颂。 事件7:赈灾资源应合理配置——23亿建地震遗址博物馆 据新华网2009年3月27日消息,倍受各界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许多网友认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该建,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花23亿建博物馆无异于搞“形象工程”。 点评:老百姓还在街上喝风屙烟的时候,你搞个阿房宫一样的博物馆有什么用? 所谓博物馆或者遗址公园,必须是在民生得以安定,老百姓差不多都住进好房子,有了好的工作条件,学生在窗明几净安全坚固的教室读书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我觉得为这场地震建一个夸大其辞的纪念物意义不大,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如何让受灾的老百姓尽快过上差不多的日子。老百姓心里自然会有一块碑的。 事件8:心理救助不应落后于物质支援——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缢身亡 2009年,4月20日凌晨,年仅33岁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缢身亡。冯翔是震后灾区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在公众眼里,他是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在领导眼里,他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骨干;在群众眼里,他是国家干部。而事实上,他同样是在这场大地震中与别人并无分别的受害者。 点评:灾民中有自杀倾向的群体数目之众,令人心惊。然而与灾区大规模心理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灾区心理救助的乏力与混乱。一度火爆的灾区心理救助项目,如今少人问津,犹如荒芜的古道。那些笼罩在创伤后应激障碍阴影下的灾区幸存者,愿你们都能替逝者好好地活下去,现在,且让我们一起吟诵曼德尔斯塔姆的诗——“我将从死者中升起,说太阳正在闪耀”。(来源:网易) 注: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青未了”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的“词二首”。 其一: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 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其二:钗头凤.川之吟 山青秀,水碧透, 峰塌须臾河毁骤。 城飞歌,乡飘乐, 楼崩灵折,村消屯破。 祸。祸。祸。 国殇忧,八方吼, 令发京城动九州。 红旗烁,军歌越, 救川举国,不弃一个。 魄!魄!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