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社台北论坛:马兼主席究竟何因

http://www.CRNTT.com   2009-06-15 00:07:27  


论坛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行
  中评社台北6月15日电(记者 邹巧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邀请专家学者,6月14日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论坛,探讨马英九兼任国民党主席的动因、影响与挑战。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兼任国民党主席,有助于党政协调、党内改革,对于年底选举、提拔人才都有正面影响。

  论坛由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亚太和平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主持;评论员有台湾大学副校长、政治系教授包宗和,政治大学社会科科学院院长、教授高永光,金门技术学院中国大陆研究所暨国际事务系教授高辉,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杨泰顺,高雄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

  包宗和表示,马不兼任党主席,对于推动宪政、立法、地方等政策的确有其局限性;马英九兼任党主席,打破了过去做“全民总统”的迷思,摆脱软弱形象;也可望落实党政合一、推动政党改革、培养新兴人才,也协调党政在两岸关系上的步调。

  张五岳也表示,马选择在此时兼任党主席的主要原因,是为实行政党责任政治,期望党政同步、贯彻权责相符。而马可能采取积极正面作为:一是党内人才的拔擢与培育;二让“立法院”对法案的审议能够有效运作;三使国共平台与官方机制相辅相成;四对于朝野政党互动对话,则开启沟通管道,有正面实质效果。

  高辉认为,以国民党角度来分析,马兼任党主席,有助党向上提升,对党有正面影响。因为马的支持度远大于国民党,而目前党内也没有比马更好的其他人选;马担任主席,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改革、选举运作、政策整合发挥都有最好的影响。

  苏嘉宏认为,马英九兼任党主席是“宪政”运作下必然的结果,是台湾在战后施行“总统制”的实践,也是在短暂的党政分离后回归体制的常轨与正轨。过去决策模式以国民党中常会为核心,而马当选“总统”后,终局性决策转为体制外的中山会报;如今马兼任主席,让党体制外的机制回归到党内民主程序,有助于提升府院党间行政决策效率。

  杨泰顺指出,马英九参选党主席的决定,显示出他对自己的定位。除了党政协调、党内改革外,最重要的是马英九有意朝“政党外交”方向走。马英九上任后,面对大陆,一年来已签定多项协议,两岸政策从经济慢慢走向文化层面,现在兼任党主席,则显示马有心缓和过热的两岸关系;对于和其他国家关系发展,党则成为“外交”外的第二轨。

  高永光表示,马兼任党主席之后,才代表“马时代”的开始。马时代并不意味着强人时代的开展,而须视马对于“国家机器”的定位为何。马要兼顾定义、理想、责任与现实四大层面;当其展现意志,软实力(soft power)会转为硬实力(hard power),再加上巧实力(smart power),最后不会成为strong man(强人),而是呈现出strong volition(钢铁般的意志)。

  赵春山结尾表示,马英九以“形势严峻、责任政治”两大原因,做为打破过去承诺、再次参选党主席的理由。各界评论极多:有人认为是世代交替,有人说是现行权力结构使然,有人强调是强人文化展现;马兼任党主席后的挑战与妨碍,正负影响都有,但从党的立场立论,党存在的意义在于取得并维持政权,马跳上第一线可说是理想改革、拨乱反正的第一步。

  中评社副总编辑兼《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罗祥喜等亦参加论坛。 

  论坛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行。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