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务实转型 | |
http://www.CRNTT.com 2009-06-30 10:40:23 |
战略有利,财务可行 文章分析,尽管中石化的收购案在短期还有待中国政府的审批,也面临着库尔德地区的政治风险,从长期看,还面临新能源政策的挑战。但是,这一收购案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从财务上看,都是可行的。 从战略上看,抛开国家稳定能源供给的战略不谈,单是对中石化自身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长期以来,中石化一直存在过度依赖外部原油供应的问题,75%的原油来自公司之外,对其炼油业务造成很大的压力,炼油业务的利润空间受到下游供给和成本波动的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石化迫切希望能够向上游企业整合,寻求更稳定的经营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日产13.65万桶的Addax无疑是为中石化解决稳定供给问题打开了一个很有潜力的窗口,当然,中石化看到的显然不只是眼下的13.65万桶,而是硝烟才散的伊拉克库尔德地区。 从财务上看,一方面中石化集团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收购Addax,2008年中石化集团的所有者权益合计702.9亿美元,相当于此次收购金额的10倍。而且,Addax的经营状况仍然很好,截至2008年底,Addax的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分别达到56%和32%。所以,从财务上说,这也是一桩不错的买卖。 日趋成熟 文章称,在中石化这桩较为成功的收购背后,有着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艰难的历程。在中石化投资Addax的案例中,可以找到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转型和日趋成熟的缩影: 第一,学会规避政治风险。能源、资源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本来就面临着比一般产业高出数倍的风险,在2005年中海油投资优尼科时,则更是如此:一方面,美国是一个政治运作非常成熟的国家,商业集团与政治力量之间存在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因此,商业行为很容易招致政治阻力。另一方面,直接面向能源的收购行为往往更容易引发民族情绪,也会给能源企业的投资带来困扰。 最近几笔能源投资中,这两种风险都得到较好的规避。在中海油服(601808,股吧)收购挪威钻井公司、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中石化收购Addax这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收购对象都在美国之外,其中有一些是有明确的意图的,中海油在收购时选择欧洲公司,就是为了绕开美国,以免触雷。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三个被收购的对象都涉及到石油服务业,而且有的是以石油服务业为主的,挪威钻井公司提供的是钻井服务,Addax的很大一块业务是勘探,而新加坡石油公司则在销售领域成绩显着。以上两个特点,对于中国能源企业成功进行海外投资,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