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稻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略

http://www.CRNTT.com   2009-12-08 10:30:37  


 
                     “宽财政、紧货币”: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文章表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必须发挥核心作用,并且执行“宽财政、紧货币”的基本政策取向。

  首先要明确,中国政府的公共财政状况,纵向比是新中国60年来最好的,横向比是各国之中最好的之一。为什么这么讲?是因为中央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其中包括已经上市的以及未上市的国有资产,还有中央政府能掌控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各种矿藏等等。保守估计,这两部分将各占GDP的50%和40%。还有,不断增长的货币发行本身就是一笔国家财富,可以称之为铸币收入,一个衡量办法是巨额外汇储备刨除合理的1万亿美元部分,剩余的1.3万亿美元即代表了这种财富,占到了GDP的30%。

  这样,中央政府的资产至少相当于GDP的120%。而就其整体负债而言,包括养老金欠账和内外债综合,粗算的上限也就是GDP的80%。因此,从中长期看,中国中央政府财政运作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财政政策应该担当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任务,未来十年中国应该进行大财政规划,中央政府要消除赤字恐惧,每年要形成一定的财政赤字,占GDP的3%~5%。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取向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可以用“宽财政、紧货币”来概括总结。

  所谓“宽财政”,指的是,政府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在未来五到十年范围内,需要保持比较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GDP,而财政赤字在每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积极通过国家财政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从长远来弥补财政赤字所带来的后果。

  具体政策措施上,宽财政可以通过直接补贴就业、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要知道居民消费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在不断下降;宽财政可以体现在绿色投资方面,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行一定的补贴,等等。

  所谓“紧货币”,就是适当收紧货币供给,以及由此来调控经济中的信贷增长速度,通过这一方式来预防中国经济的资产泡沫,与此同时,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的资金流动。

  为什么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中国经济中货币量占GDP比重高达150%,这一畸高比例在全球都是最高的。不断上涨的M2使得国家有财力有能力获得铸币收入,以及通过这种方式向居民和企业借款弥补了财政的不足,但是这一基本格局却为下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如此之高的货币存量,已经驱动中国资产价格不断攀升,超出了自身发展阶段的支撑,也超越了发达国家的价格水平。这种国内资产高价格和国外较低资产价格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短期内涌向境外市场,导致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巨大的冲击。这就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不敢、不能迅速迈进的一个基本症结。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应该是逐步渐进式地收紧货币政策,适当地降低中国经济货币存量占GDP的比重,通过这个方式来减少中国经济与国外的落差。

  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除了传统的加息、提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当然值得考虑以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减少金融机构投机性投资的货币供给,如二套房的贷款;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非银行存款类资产的供给,比如股票、债券等等,力图做实中国资产价格,减少中外资产价格落差,为中国经济资本市场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创造条件,逐渐地增加有序的资金外流,以调节中国大量资金淤积的情况。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