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手机实名制 切不可“单兵突进”

http://www.CRNTT.com   2009-12-22 10:43:19  


手机实名制不宜做“单兵突进”的“孤胆英雄”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讯/《广州日报》今天刊登评论员薛世君的文章“手机实名制不能单兵突进”,文章表示,“手机实名制的有效性并非无懈可击、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存在隐忧以及实施实名制会增加运营商的成本,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因此单兵突进实施手机实名制而不进行相应法规和机制的配套和完善,可能未必会‘药到病除’,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其内容如下:

  手机实名制上次呼之欲出是在垃圾短信泛滥的2005年前后,不过后来一拖再拖。最近,手机实名制再次呼声高涨则源于类似原因——“手机涉黄”,这一次,似乎是真的了。日前,工信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力争在2010年底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此项规定将为实施电话用户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

  推行“手机实名制”,旨在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使用者能获得身份验证,从而有效划分信息内容权责,此举确实是从源头上打击“手机涉黄”、垃圾短信、诈骗信息等病灶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均已实行手机实名制。不过,对于我国手机用户来说,单兵突进实施手机实名制而不进行相应法规和机制的配套和完善,可能未必会“药到病除”,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首先是手机实名制的有效性并非无懈可击。新浪网曾在一万名网友中进行过一个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将近30%的人认为实名制效果不大,原因很简单——“假证泛滥”。手机实名了,可身份证明未必就能一起“实”起来,那些在路边晃悠、抱着孩子散发名片的大婶大姐的存在告诉我们,办张假身份证并不难,诈骗或者发送垃圾信息者,自有应对之策。

  况且,除营业厅外,手机店、报刊亭、士多等都销售手机卡,竞争那么激烈,检验和登记每位用户的真实身份,几乎不可能。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拥有2亿非实名制预付费手机用户,占总用户的近三分之一,这些用户也难去登记。可见,建立一个有效的、全覆盖的用户身份信息库,是手机实名制发生效用的前提。

  其次是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的隐忧。对于手机实名制,反对者最大的担忧或许还不是申请号码、更改号码带来的麻烦,抑或是其遏制垃圾短信的力度有限,而是其实施可能会侵害到他们的个人隐私——实名登记的个人信息,难保不会被售卖和滥用。而且,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宪法和电信条例的保护,实施手机实名制,须避免侵害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隐私权,这就需要在公权与私权之间寻找平衡点,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再次,实施实名制也会增加运营商的成本,但不能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改进业务流程、提供技术保障、改造现有智能网、建立身份证信息库、甄别用户身份等,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单单一部身份证鉴别机就需要五百多元,另外还需要复印、纸张……这些成本该如何消化?根据“惯例”,可以预见,“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手机用户身上,这与资费不断降低的大势背道而驰。况且,一直以来,要求通讯运营商降价的呼声不绝于耳,增加的这些成本,势必将成为运营商与政府和消费者讨价还价的筹码。

  退一步讲,即便实施实名制的技术成本微乎其微,运营商也未必会放过这个“由头”。君不见,手机漫游的技术成本虽微乎其微,但运营商还不是以此为由收了那么多年的手机漫游费?从用户角度来看,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成本转嫁或者收费的借口。如何形成一种透明的成本消化机制,而不让模糊成本屡屡成为资费增加的理由,便是最现实的考量之一。

  因此,手机实名制不宜做“单兵突进”的“孤胆英雄”,“协同作战”才能发挥其应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