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铁:中国学术投机“进军”国际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10-01-12 11:26:55  


 
井冈山大学的SCI英雄们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被SCI收录)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钟华、工学院讲师刘涛,两年内在该刊物发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一次性予以撤销,并将该校列入黑名单。文章还表示,调查工作仍在继续,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一次撤销70篇论文,在国际科技期刊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造假是硬伤,铁板钉钉,被抓住了也无话可说,然而,由井冈山大学事件而暴露出的另外一些为发SCI文章而钻空子、投机取巧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关注。

  此次被揭露论文造假的讲师刘涛,原本专业是工科,为什么去化学期刊上发表文章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投机取巧,这样搞很容易发论文,而且算SCI成果,在中国的学术行政化体系中,这可以用来赚奖金、评职称。

  据方舟子介绍,即使不造假,这样的文章也很容易弄。《晶体学报》E分卷其实只是一个小分子晶体数据库,在那里发的“论文”一篇只有一页,只是一篇实验记录,一般提交两三周后就能发表,门槛很低。斯派克教授证实:“目前,研究者完全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收集衍射数据、解析并细化晶体结构,然后将相关数据发给《晶体学报》E分卷发表。”测一个新的小分子晶体结构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只是到后来,井冈山大学的两位讲师连这几个小时都懒得花了,直接造假。

  虽然这份期刊是属于SCI收录的范围,但影响力微乎其微,2008年它的影响因子只有0.367(化学类平均影响因子在9左右,如果以影响因子来衡量,平均水平的一篇SCI论文就相当于250篇这种文章)。

  很显然,这样的论文即使我们不说它是垃圾,其科学意义也微乎其微,很多科学家并不愿意去做这样的工作。但是对于学术行政化的中国“科学家”而言,这却是一条捷径,因为很多学校规定,发一篇SCI,算科研成果,有高额奖励,且有晋升机会。井冈山大学规定的是一篇奖励5000元,2007年,井冈山大学一共发表SCI论文144篇,其中116篇是出于这个《晶体学报》E分卷,其化工学院的教师几乎人人都在上面发表过论文。该杂志成了他们的一条财路。

造假的与投机的

  想出这样的财路并不是井冈山大学的SCI英雄们的专利,早在2005年,宁波大学理学院院长郑岳青就被人发现用类似方式狂发SCI论文。他的简历显示其发表的SCI论文高达130多篇。郑院长发论文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同一模式给不同的金属测序,测出一个,便可作为一个成果发表。而这些文章,多发在国外一些“影响因子”很低的刊物上,行内称之为“郑岳青现象”。

  当然,还有更勤奋的。2004—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教授高山在《晶体学报》系列期刊上发表了279篇文章,平均不到一周就发一篇SCI文章,可谓神人!

  高山教授自己认为,他没有造假,这些论文完全是他辛苦得来的。也有人为高山辩护:“如果高山教授一没有伪造数据,二没有剽窃文章,三没有一稿多投,那么,高山教授就没有错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