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贸易强国首先要求进出口战略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0-01-21 08:28:34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人们几乎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上,从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到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莫不如此。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作为拉动总需求增长重要因素之一的贸易差额的增加,对短期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出口是注入,与短期产出正相关;进口是漏出, 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项,是经济增长的减量因子,与短期产出负相关,受此重商主义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中国外贸领域中的“重出口轻进口”倾向一直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明显少于出口,除1993年为贸易逆差外,其余年份均有相当规模的顺差。特别是2004年以后,进口增速显着低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于是急剧增多。仅从量的角度看,顺差扩大确实会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然而,若从质的角度考察,净出口规模的大小,并不一定等同于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所以,关注贸易顺差下中国的贸易利得,比关注贸易顺差本身更重要,从贸易利益分配的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对于增进国民福利的意义,警惕增长失衡,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在现实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以为,现在需要调整和转变中国“流出财富,留下顺差”的贸易政策体系,致力于贸易平衡。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资本品的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在不断的技术改进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效益,促进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自主技术创新,通过进口替代,将生产要素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带动产业升级,获取结构效率。其实,中国目前在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规模经济、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扩大进口实现。 

  可是,长期以来,中国外贸政策的重点和人们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出口,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出口政策促进和调控体系,而进口调控政策则相对滞后,并偏重于生产型进口导向政策,最终消费品进口少,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较为薄弱,尚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扩大进口的需要。

  文章最后说,眼下我们正在加速推进外贸战略结构转型,重点是将扩大进口贸易视为平衡经济增长的切入点,从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策略入手,在资源开发储备体制方面,争取建立起国内外统筹的开放经济新战略。由此观之,未来中国应从宏观上调控进口产品的商品结构,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尤其需要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对于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原料可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并进行国内的战略储备。对国内支柱产业和技术落后产业,则可采用进口促进策略,着重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证国内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健康发展,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而有效促进内需型的经济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