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未来10年群体性事件成执政最大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0-01-26 09:56:55  


 
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很多是目的不明确带有起哄性质的

  《瞭望东方周刊》:成立了培训基地以后,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样的?

  竹立家:我们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技术细节的培训。

  培训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县市级领导。过去我们也做过省部级领导的培训,但是最接近矛盾核心的,还是县市一级。

  培训对象大致也要分为三类人:决策层、执行层和政府新闻发言人。

  对决策层,也就是政府一把手,培训重点是从意识上树立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观念。

  对执行层,像公安局、政府各部门、质监局、卫生部门、能源局等等,重点是要告诉他们,群体性事件爆发了,他们必须首先赶到现场进行协调指挥,不能等政府发话才到现场去。而且一些不相干的执行层面的官员不能轻易说话,更不能跟媒体和公众乱说话。我们的地方政府,现在大部分都有新闻发言人,以后必须通过一个出口来公开事件的有关信息,就是通过新闻发言人。

  而对于政府新闻官员的培训,重点是如何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另外就是如何说话。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政府官员的一句话,让事态变得更糟糕。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方法,是否西方有更先进的经验?

  竹立家: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是中国人的心理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对政府有传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另外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来讲,我们的人民格外重视社会公平,对任何的不公平都显示出极大的愤怒,而西方文化心理相对要温和自由一些,他们认为社会公平和自身能力相关,没有不公平,只有没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民更加敏感易怒。

  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也很强,而西方讲究个性。所以西方的群众游行,价值理念很清楚, 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很多是目的不明确带有起哄性质的。

  所以各种因素决定了我们要总结自己的案例,不能照搬西方经验。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在危机处理上,我们有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竹立家:我认为汶川地震的处理很不错。总的来说,不涉及利益问题的公共事件处理得比较好,涉及利益纷争的,我没有发现成功的案例。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对我们国家来说,完善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的方向是什么?

  竹立家:危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性危机,一种是经验性危机。2004年出现SARS,属于经验性危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处理得不算很好。后来总结了一些教训,在应对甲型流感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了一套应急预案,应对比较得体,所以甲型流感就成了一个技术性危机。

  一个成熟的政府,应该有能力不断通过危机处理的案例来总结经验,以最快的速度把经验性危机转变成技术性危机。这也是我们国家危机处理的发展方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