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国家应引导国企民企共同进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1-29 10:36:02  


国企民企如何实现动态平衡,事关整体经济发展能否平稳。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讯/“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其比例就是个变量,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资深评论员陈群今天在《大公报》登出文章“国家引导国企民企共进”,认为“应提倡‘国家引导,国民共进’。这个‘进’不是谁多了谁少了,而是‘共同进步’。”文章内容如下: 
 
  “国进民退”之说违背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有以偏概全之弊。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其比例就是个变量,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状况进行调整。笔者以为,应提倡“国家引导,国民共进”。这个“进”不是谁多了谁少了,而是“共同进步”。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断深化。从去年11月开始,“国进民退”的说法在媒体上多了起来,一时间“改革倒退”“保守观念卷土重来”等武断言论也掺和进来,甚至出现“一夜倒回文革前”的极端说法。笔者以为,如果是认识能力有限,不了解全局情况,有些模糊认识完全可以理解,亦属言论自由。但如果是经济内行或能掌握经济全局的人士这样说,就应当慎重了。因为“国进民退”之说违背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有以偏概全之弊,若由偏再向更偏颇处发挥开去,以致怀疑改革大局,就必须要论清楚了。

           “国进民退”现象被放大

  受2008年底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出现了一些“国进民退”的案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尤显突出,如订单不足、资金短缺等等,一些民营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少5.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确属实情。在航空业方面─湖北大型民营企业东星航空无力偿还拖欠中航油的1.4亿元,年初申请破产;四川民营企业鹰联航空被国有企业四川航空收购了72%的股权。在钢铁行业方面─国内最大民营企业山东日照钢铁公司今年将与国有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民营企业宁波建龙钢铁公司也被宝钢集团兼并。在公路建筑行业方面─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域相继宣布,全部改为政府“收费还贷型”公路。煤炭资源整合方面─私营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煤老板将退出历史舞台……这都成为“国进民退”的基本依据。随着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国进民退”的现象更被放大了。

  那么,是否能因此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呢?笔者以为不能。在去年11月23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明确表示,“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从中国经济趋势上来讲,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马建堂提供的数据:非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企业)2005年占所有企业数量的比重为89.89%,去年提升至95%;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6.72%上升至去年的71.66%;资产比重由2005年的51.95%升至去年的56.62%;利润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55.96%升至去年的70.34%;就业人数比重由2005年的72.81%升至去年的79.70%。

                      数据已显示“国退民进”

  “国退民进”的依据源于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笔者举2008年与2004年第一次普查数据相比的三方面数据:一是在企业单位数量上,国有企业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比重是上升的。普查数据反而支持了“国退民进”现象。具体数据是:2008年末,中国私营企业达到359.6万个,比2004年增加161.4万个,大幅增长81.4%;相反,2008年国有企业14.3万个,减少3.6万个,下降了20%。二是在企业资本结构上,2008年私营企业占12.3%,增加了3.3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占28.7%,增加了7.7个百分点;相反,国有企业占23%,下降了8.1个百分点。三是在吸纳劳动力上,第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35507万人,增加8586.6万人,增长了31.9%。三方面数据显示,这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正进一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宏观经济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观点,反而支持了“国退民进”,但政府并未因此而放松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扶持。去年8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大政策措施,在法律、财税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扶持。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

  “国进民退”观点源于落伍“分析思维”─资本主义“分析文明”的产物。“分析思维”在冷战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东西方(包括社会主义阵营)莫不如是。其基本理论是“原子论”,从个别推演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极端论”,不左即右、不上即下、不进即退、不公即私、不正即误;其基本表现是“必争论”,各执偏方、剑走偏峰,以极端论极端。“姓社姓资”“国有低效,私有高效”“私有化就是解放,国有化就是保守”等等,都很典型。当代文明要求学会“综合思维”,左右、上下、公私、正误、社资等等,并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往往是你中有我、互相综合的。大家天天说“分析”,其实大多是“综合”。

                   “国引共进”是正确选择

  拿“国”与“民”来说,为什么要把谁进谁退对立呢?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其比例就是个变量,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调整应遵循三个原则:一要符合宏观经济要求,二要提高整体效率,三要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经济危机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国有化”,能说奥巴马带头搞社会主义吗?不过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手段而已;中国大规模“私有化”,能说中国搞资本主义吗?不过是调控所有制比例促进发展而已。罗马俱乐部调研100多个国家后提出报告《私有化的局限》,对国有、私有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笔者以为,应提倡“国家引导,国民共进”。这个“进”不是谁多了谁少了,而是“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