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石油外交的国际战略背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3:44:12  


在未来,石油外交之于中国能源战略的意义将更为重要。
  中评社北京2月1日讯/2010年1月2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副主任。21名委员几乎囊括了各部部长,其中包括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以及来自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系统的高官。能源委的成立,被解读为中国正在从更高的全球视野来考量能源的战略地位,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在未来,石油外交之于中国能源战略的意义将更为重要。近30年来,石油外交在我国政府、公司和民间等层次外交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在高度依赖外部能源的背景之下,石油外交在今后也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第一财经日报》特约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徐小杰撰写的评论“中国石油外交的国际战略背景”,内容如下:
   
  近30年来,中国石油外交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80年代,在大庆等油田产量上升之后,中国开始丢掉“洋油”的帽子,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外出口石油。

  80年代以后,中国的石油进口也开始持续增长。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始于1993年中国成为净进口国,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内石油需求迅猛增长,大大超过了国内的供应能力,中国进入了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始主动“走出去”。

  第三个阶段可以从2000年开始,石油外交向纵深展开的阶段,特别是2004~2005年,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初步形成规模,但中国的石油外交活动也自此开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

  自2007年,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政治与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西方国家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关系重整,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新兴力量的摆布,开始更多影响石油外交,中国的石油外交已经全球化了。

  中国石油外交已经深度植入全球化背景,从展望的角度来说,展望中国石油外交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全球油气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笔者认为,今后中国石油外交活动和发展将受到以下几大因素变化的牵制。

  1.石油心脏地带的形成

  从地理上说,世界若干油气供应中心,即从马格里布以东到波斯湾、里海、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直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油气资源与供应带。这一地带的天然气资源占世界总量70%以上,石油占60%以上。堪称世界石油心脏地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