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上海直面“上海式贫困” | |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14:28:40 |
我的表妹万霞在上海一个五星级大酒店做大堂接待,工作三班倒,因为夜班的工作量很大工资也要高一些,所以她一般选择前半夜或者后半夜上班,一个月工资加上奖金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可是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合租靠近酒店的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虹口),冰箱、洗衣机、厨具等等配置齐全,月租3500,表妹为了上厕所方便,住了内带厕所的那间主卧,分摊1300元,水费、电费、物业费也要分摊200元左右。她工作需要,每月护肤美容化妆品花销500元左右;酒店有一顿工作餐,其他平时随便吃一点,买点水果和零食,一个月在上海她也得花1000;上班下班坐车,很多时候都坐地铁每月也要300-500元不等(睡过头了就得打车),上网、话费、请客……零星的开销再除掉,一个月能攒下的钱连500元也不到了。遇上小病小痛的,一个月的活儿就算白干了。 这样的情况对于海漂一族来讲,比比皆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这两年,随着全球物价上涨,上海衣、食支出总量明显偏低;住、行等基本生活开支不断增长;医疗、教育支出增加且占比例越来越高;低保家庭实际支出呈现透支,家庭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贫困中出现一个新概念——“上海式贫困”。最为典型的就是超级城市中外来移民贡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但是不能充分享受到体制内的生存资源,处于贫困的状态。 有人会说,月收入5000是穷人吗?是的,上海低保线是月收入425元,5000是500的10倍,别说425元还比500元少了75元。 那么,到底谁是穷人? 我的哥们儿刘小闷是在考研辅导班里认识的,他是北京本地人。小闷本科毕业那年考研失败,成了待业青年,随后再次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就靠在三里屯开小货铺的父母每月3000或者5000不定的收入生活。这份钱是他一家三口的唯一一份收入,分摊到他头上也就只有1000多一点,有时候为了考研复习还多花一点。 但是,刘小闷算是穷人吗?他们家里贫困吗? 北京大,大北京,刘小闷作为北京本地人,教育、住房、福利等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2005年他参加高考只有491分,这个分数当年在四川高考连文科三本分数线493分都差2分上不了,在北京却已经比文科一本分数线486分高出5分!尽管刘小闷家里属于农转非,房子是平房,车子是一个长安小货车,但是刘小闷是北京本地户口。他有房有车有户口,在许许多多的北漂一族看来,他是北京人,是“地主”,是真正的有钱人,不会是什么穷人。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北京式富裕”。 “上海式贫困”和“北京式富裕”不单单出现在北京或者上海,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贫富问题。它的根源在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源多少有明显差距。以社会学的视野来看,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和标准区分,不能单单以所谓的月收入多少作为一条贫困线。假设两个上海人的月收入各是425元和500元,相差只有75元,生活境况可能完全相同:一贫如洗。但是,前一个可以拿到低保,后一个多了75元属于“有钱人”还拿不到低保……而且,上海市民政局原副局长沈振新测算的数据显示,月收入低于500元,高于“低保线”425元的,上海大约有150万人左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