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富士康是“替罪羊”?

http://www.CRNTT.com   2010-05-18 08:32:38  


“鸿飞千里,富士则康”是富士康常用来形容自己企业愿景的一句话。富士康的员工每天就是坐着图中的这种穿梭巴士上下班,往来于固定的车间和宿舍。(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效率是订单的保证,交货期让工时“无限变长” 
 
  在“自杀门”被曝光后,不少的声音都把矛头对准了富士康对员工的“压榨”,富士康被指为了赶工而不顾及员工的健康、“1个工人顶两个用”,但这几乎是竞争激烈的代工业的“生存法则”。“全球代工大王”的富士康,当初正是凭借其“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多品种多批次批量生产、快速转换(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打败了众多与之竞争的日美企业。 
 
  在代工行业,谁能从接单到交货一气呵成、让客户抢得先机,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订单。不仅如此,国际客户对代工企业的交货期与交货质量也有极为苛刻的规定,比如在合同中规定,“迟交一只集成电路、赔偿一台电脑”等苛刻条款,让代工企业的工人不得不为了“赶单”而长时间进行生产。
 
富士康管理制度:理念并没有“原罪” 
  
  典型“台式管理”:员工基数庞大、“不严管不好” 
 
  不少对富士康进行了调查的媒体,都把“等级森严”、“军事化”等词语与其管理模式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车间管理标准化”、“注重效率,崇尚奉献”几乎就是台资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富士康“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几乎是合情合理:首先是员工人数众多(仅在“跳楼门”发生的富士康深圳厂区内就有42万人),其次是员工的流动性,为管理增加了压力。
 
  “三星研究院”战略组研究员、曾参与撰写《富士康的成长与管理模式》报告的张沈伟就指出,“对像富士康这么大的企业来说,管理几十万人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事。采取层级制的、军事化的制度可能是必须的。” 一方面,这种管理模式在富士康员工构成在不断变化的今天遇到了挑战,另一方面,富士康的成功经验又不断地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