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海瑞惩治过“官二代”吗

http://www.CRNTT.com   2010-11-08 11:16:56  


 
  由于交通不便,淳安当时只有传递公文的铺舍,而没有招待公差的驿站。这一点,在海瑞撰写的公文中说得很清楚:“查得自建德县至歙铺舍,只是传递公文,原无使客往返。是以夜无公馆可栖宿,日午无中火铺。” 

  由于淳安没驿站,《明史》中记载的“淳安驿站事件”应该不存在。《明史》是清代人纂修的,它依据的是明代人关于海瑞的记述,而在明代人记述中,对“淳安驿站事件”的描述就不一致。

  明代提供海瑞传记资料的人,最早的是海瑞的同乡、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他曾在海瑞因《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而被关到诏狱里后,不惧牵连到狱中看望。但是,王弘诲撰写的《海忠介公传》没提这件事。

  与海瑞有过书信往来的海瑞侄女婿梁云龙,在其所撰的《海忠介公行状》里面说到了这件事,但说的不是胡宗宪的儿子,而是鄢懋卿的儿子。

  明末思想家李贽(卒于1602年)所写的《太子少保海忠介公传》倒是说到了胡宗宪,但说的不是胡的儿子,而是胡的家奴。

  海瑞的同乡后学黄秉石写于天启四年的《海忠介公传》中的说法,与李贽说法相近。同时,黄秉石说,他看到已有一些材料记载了“淳安驿站事件”,但自己曾在淳安所在的严州府做官,并专门就此事问了淳安的人,得到的信息是两个:一是“淳无驿也”,二是“问淳之人,亦绝不闻此”。

  由此,黄秉石评论说,这件事与常情相悖,肯定不是真的,而是“天下之善归焉”,是人们为了颂扬海瑞而编造的故事。

  黄秉石的评论自有道理,历史上人们为了颂扬一个人,经常会编造一些好事加在他身上,这很平常。不过,为什么编造这件事而不是编造那件事,这里面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心理。就“淳安驿站事件”来说,它至少反映了社会上对“官二代”嚣张的不满,以及对惩治“官二代”的呼唤。而要惩治“官二代”,大概只有海瑞这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清官才能做到。从这个角度说,“淳安驿站事件”反映的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真实的社会心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