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如何实现战略“走出去”

http://www.CRNTT.com   2010-12-07 11:05:01  


 
  或者说,中国首先是经济贸易大国,而军事力量则是对这个经济贸易大国的保障而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着其经济大国地位,而苏联的失败,则表明了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走上了为军事现代化服务的轨道,其经济衰落成为不可避免,而经济的衰落也必然最终导致军事的衰落。中国要进行军事现代化,但也必然理顺经济和军事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内部的军事现代化,不见得一定会对他国造成“威胁”感或者实际上的威胁。这里涉及到军事现代化和战略崛起的方式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必须秉持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外在世界一直是有合理期待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都是并存的。如果中国没有军事现代化反而是不正常的。不过同时人们也想知道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意图,就是要中国回答“为何而军事现代化?”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迫切需要和其他国家建设互信(confidence-building)。在军事和战略交往方面,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显得非常小心翼翼,甚至保守。和一些国家的军事交往已经开始了,但力度不足;并且一旦遇到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纠纷,军事交往经常是第一个牺牲品。

  如果中国要成为大国,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可以说是通过融入世界体系来实现的。今天,中国经济无疑是世界经济体的内在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在短短三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崛起之梦,并且已经具备很大的能力对世界经济体产生影响。但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还处于“孤立”状态,至少并没有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当然,这和一些国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诸多猜疑和敌意相关。就是说,和鼓励与推进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相比,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持有遏制的态度。不过,中国军事越是处于“孤立”状态,外界对中国的猜疑会越深。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中国必须采取主动。

  如果要和其他国家建立军事上的互信,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国际合作不仅仅有利于互信的培养和建立,也是中国军事战略“走出去”的唯一途径。中国目前的做法似乎属于传统的“突围”范畴,即要突破他国对中国的战略封锁。实际上,“突围”也是最常用的战略词汇,尤其在海洋战略方面。但是如果是“突围”心态或者战略,那么就会构成和他国对立而非合作的局面。经验表明,无论是“突围”战略还是其他不是以国际合作为轴心的战略,都难以持续。很简单,这些战略都必须由中国本身承担成本和费用。苏联采用的就是这个战略,而最后军事拖垮经济,经济拖垮国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