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德国前总理:对中国有优越感是错误的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9:16:47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资料图片)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讯/“如果我没理解错,中国的领导层数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大。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完成它可能需要百年时间。”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以下是专访文章“德国前总理:对中国有优越感是错误的”: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德高望重,在德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都堪称传奇。11月25日,这位年近92岁高龄的老人在德国汉堡参加汉堡商会主办的“汉堡峰会”期间,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在谈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时,施密特认为,部分西方政治家有优越感,并且视中国为苏联的附庸,这些都是错误的态度。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平衡的艰巨任务。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能要花上百年的时间。

现在缺少的是世界秩序

  环球时报:今年12月您将满92岁,是少有的经历过1933年经济危机的西方政要和经济学家;同时,您在1974年到1982年担任德国总理期间,德国经济是最繁荣的;您也是德国战后最受欢迎的总理之一。面对现在从美国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对比过去,您认为,世界各国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施密特:这次经济危机很难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比。原因在于,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只影响到世界的一部分国家,即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而今天,包括中国、俄罗斯、东欧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融入了世界经济这一整体。中国的表现更加突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或第三大经济体。以前中国是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我认为拿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不太合适。

  当然,应该说,我们也从历史中学到了一些东西。2008年,世界上最重要的20个经济体,它们的政府和中央银行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并做出决定:不再重复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错误。当时所犯的错误主要是,到处搞紧缩政策,减少资金的流动性。这样的政策导致通货紧缩蔓延,最终酿成有上千万人失业的大萧条。而这次经济危机中,通过政府大规模的支出计划以及中央银行提高流动性的措施,成功避免了通货紧缩的出现,从而也避免了大萧条的发生。尽管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还是受到了阻碍,但中国的经济状况比其他国家好。不过中国也有被批评的地方,比如巨额国际收支顺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