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谁动了中国的菜篮子?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8:56:41  


 
  中国的城市居民现在主要从两个渠道购买蔬菜:社区的菜市场(类似新加坡邻里的巴刹)和超市。那么,蔬菜是怎么从农田分别进入这两种零售市场,又是如何一步步把价钱涨上去的?

  菜农收了菜之后,离城市近的,可以自己把菜直接送到批发市场去卖,但要向批发市场按数量交管理费。离城市远、没交通工具、或者不想交管理费的菜农,也可以把菜卖给到田间地头收购的经销商,价钱当然就要低一些了。经销商再把菜集中起来,装上大卡车,送到大城市里的批发市场去卖。一斤的青椒,农民卖给经销商六七毛钱一斤;而在批发市场里从经销商手里进货的零售商,却至少要一块钱一斤才买得到。这些零售商把货进到社区的菜市场里,消费者再来买的时候,这青椒的价钱一下子从一块钱一斤跳到了一块五一斤。

  可这钱却也不是被零售商赚走了。零售商涨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菜市场所租的摊位,每月都要向市场交付昂贵的、连年高涨的租金。租金因摊位大小和所在城市及市区位置而异,但各个大城市里几乎一致的,就是这笔摊位租金,才是在这流通环节的最后一步把菜价高抬起来的罪魁祸首。

  菜市场里的菜已经这么贵了,而超市里的菜却还要贵。向超市供货的经销商把菜从农民手上集中起来、再运输过来,但在送到超市之前还要多出个环节:超市里的菜讲究卖相,要大小均匀、外表光鲜、很多还要分装成小袋。这样一番挑拣与分装之后,加进了劳力、材料的投入和菜的损失,价钱自然比卖给零售菜贩的要高出不少。但这还没完。中国的超市还有一个奇怪的中国特色:蔬菜经销商实际上不是把菜卖给了超市,从超市手上拿了钱了事;而是要付钱(叫“进场费”)给超市,才能获得个机会把自己的菜放到超市的货柜上,然后从消费者的购买中收钱。所以,超市实际上跟社区菜市场是一个做法,是在给菜贩子们提供一个与消费者交易的场所、摊位,然后收租金。而且,这超市里又是空调、又是广告,“摊位”的租金自然要比社区菜场里贵出许多。更有甚者,超市除了收进场费之外,还要按交易量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叫“扣点”)。这两项一加上去,在菜市场里卖一块五的青椒,到了超市里就变成了两块五。好在去超市购物的白领、粉领、金领们要么不知道、要么不在乎这点差价。

政府在为谁管理城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