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多方携手方能化解全球粮食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1-01-13 09:12:27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讯/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等一连串与物价上涨相关的流行语,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大蒜、绿豆还是苹果,虽与民众日常生活有一定关联,但都不是主要粮食产品,2010年年底,尽管中国月度CPI增幅已超过5%,但大米和小麦价格涨幅并不显着。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文章称,但在全球范围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0年12月国际粮食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已超过2007~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粮农组织近日发出警告,认为世界面临一场新的“粮价冲击”,如果主要农作物产量不增加,2011年粮价还将进一步上涨。

  比较两次危机,唯一有所不同的或许是,2007~2008年危机是从亚洲的“大米危机”蔓延开去的;2010~2011年危机则首先表现为“小麦危机”:2010年5~11月国际小麦价格已上涨近90%,而米价目前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根据经济学常识不难预见,由于各种主要粮食之间存在较强替代性,小麦价格上涨引发大米、玉米等价格上涨只是迟早的事。

  对此,西方媒体又在老调重弹,将过去10年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归咎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旺盛需求,特别是“食谱中的肉禽类增加导致粮食消耗上升”。这显然是不值一驳的无稽之谈。

  另一个屡被提及的原因是“气候变暖”。表面上看,2010~2011年全球粮价上涨,的确可归咎于一系列偶发性自然灾害引起的粮食供给趋紧,如2010年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欧洲和中亚粮仓因乾旱导致的小麦减产。但气候只是左右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之一。2010年,中国南北各地同样遭受了一系列天灾,但中国粮食总产量却增长了3%。

  文章指出,时隔仅仅2年,全球高粮价便卷土重来,显然已具备了某种周期性,甚至比全球经济周期表现得更为频繁。这不能不让人思索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人口规模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以及淡水资源日趋紧张,近年来全球粮食的供求格局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堪称“锋刃上的平衡”,粮食供给所预留出的空间极其有限,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放大供给的不足。这些扰动因素包括经济增长过热、投机、自然灾害等,甚至某一个并非关键的粮食出口国的临时政策也会引发席卷全球的“蝴蝶效应”。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