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胡舒立:“后危机”时代的中美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1-17 12:10:32  


 
  根本而言,中美关系是一种超级大国和最大新兴国家之间的竞合关系,这种关系更多取决于各自国内力量的此消彼长和整个国际环境的演变。以中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关系为例,倘若美方不能消除对台军售、美国国会限制两军交流的相关法案以及美舰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高频度抵近侦察等三大障碍,则双方军事关系难以进入相对平滑阶段;中国对美方关于建立讨论核政策、导弹防御、网络安全与太空等问题的两军战略对话的提议,也不会报以很高热情。 

  但是,恰恰是两国国家元首间的会面,能够将这些分歧和争端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并使双方提前做出有利于安抚各自国内情绪的行动。观察家注意到,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大幅升值;外资参股中国券商步伐也猛然加快,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证券,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分别获得批准。中方对于时点的选择,可谓颇具深意。同时,中方关注的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在美国获得更大投资机会等问题,也可能获得一定进展。展示灵活姿态不应是单方面行动。 

  元首互访对两国关系推进的作用不可轻视。即便是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者,也将保证两国高层对话渠道畅通、特别是元首访问视作关系底线。在此方面,中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双方将布什时期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战略对话合并为一。但是,相较中俄与中印之间确立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或者元首年度互访机制,中美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尚未建立类似机制。

  中美双方目前仍有一些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结构性难题,恐怕一时难以解决,双方都不可能轻易放弃,但定期的高层正常交往有助于问题的缓和,有助于减少彼此“误解、误传、误判”。在以往30多年间,中美关系多次触底反弹,无一不是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的结果,而领导人之间的个人交往,在危机处置中往往成为双边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后危机”时代的中美关系不仅需要领导层互信、互动,也需要夯实彼此交往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原载1月17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本报有删节,作者胡舒立,系财新传媒总编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