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千帆:政府主导改革危患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3-04 09:51:11  


 
  我们看到,政府该投入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民生亟需的诸多领域远没有达到适当投入,大量资金却流向了“维稳”“三公”消费、豪华办公楼乃至官员个人灰色收入等制度缺陷本身造成的问题“黑洞”。即便对于公开的财政预算和开支,也很难弄清那些粗线条的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医疗开支是用在了缓解看不起病的农民们的疾苦,还是用在了离休干部疗养上面?政府财政支持的经济适用房是帮助了城市低收入家庭,还只是为特权阶层获得二套甚至多套房产提供了方便?在财政预算不受人民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取之于民的税钱自然不会用之于民。人民为国家财政付出了成本,但是并没有尝到充分的好处;在退休、下岗、看病(有时是因“结石奶粉”、艾滋输血或环境污染致病)、为子女教育缴纳学费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再次透支在还贷和通胀后所剩无几的积蓄。

  如果经济改革不完善造成的盲目发展、社会不公或资源浪费会使我们失去和谐生存的物质环境,那么教育改革的退步会使我们失去这个国家的精神和希望。作为计划经济思维的“最后堡垒”,中国教育体制更让我们看到一幅越改越糟的直观图景。不仅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各地千差万别,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天壤之别,广大农民工子女也无法和城里的孩子分享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而且大学招生地域歧视使高等教育机会本来就极其稀缺的许多欠发达地区雪上加霜。由于国立名牌大学大都集中在京沪等大城市,而这些大学一直对本省市考生实行特殊录取标准,其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比外地高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由于农业比重高、考生基数大的省份是首当其冲的地域歧视受害者,而这些地区吸收本地考生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稀少,知名大学农村学生数量连年下滑便成了自然现象。近年来,一些发达省市实行的“自主命题”改革,以及一些重点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改革,在地域歧视的招生考试体制下,很可能加剧地域歧视乃至本地不同高中之间的歧视。而地域歧视、“高考移民”以及特权阶层加分舞弊等乱象愈演愈烈,而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深受歧视之害的全国人民不能有效参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让人民有效参与改革

  由此可见,凡是进步的改革都离不开人民的有效参与。事实上,1978年启动的经济改革本身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农村承包责任制改革不是由政府发起的,而是由安徽小岗村的18户村民自愿签约发起的。当然,当时的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审时度势,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推行承包制改革,但是小岗村的经验表明这种改革至少反映了民意并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虽然30年后看,承包制改革也产生了农地细碎化等技术问题,但是这次改革对于解放亿万农民、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乃至解除中国粮食危机显然功不可没。这场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正因为它在本质上是由人民发动并体现人民意志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