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从内地赴港“产子潮”看社会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1-04-02 12:00:48  


 
  首先,内地赴港“产子潮”导致香港妇产科服务的供求失衡。供求失衡加速了行业竞争,提高了产子服务的价格,加重了香港本地居民的经济负担,挤占了香港本地居民的医疗服务资源。 

  其次,内地赴港“产子潮”加重了香港的公共福利成本。香港作为一个发达的现代都市,作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公共福利。内地孕妇在香港生产的孩子,自动拥有香港居民身份,拥有了享有完备的高福利的资格;不需要缴纳“户口费”,也无需在香港购房,更无需作为“特殊人才”引入香港,一次投入,终身受益,这样"“一本万利”的好事去哪里找呢? 

  再次,内地赴港“产子潮”加重了社会相对剥夺感。能去香港“生产”的人往往“非富即贵”,他们在付出了一定经济代价之后,为“下一代”找到了良好的社会保障。这一部分人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又为“下一代”找好了出路,似乎什么“便宜”都让这些人占了,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必然会加剧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 

  生孩子是一件夹杂着痛苦和幸福的人生大事,内地产妇不远千里赴港“生产”,在无形中损害了社会公平;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来对此进行规范。然而,内地产妇千里“成产”的背后,也反映出内地公共服务短缺的社会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内地赴港“生产”的事例会越来越少。

延伸阅读:见证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潮
 
  来源:南都周刊 炫风 2007年02月05日
 
  从2月1日,香港正式限制怀孕7个月以上内地孕妇入境。这意味着自2001年以来的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潮走到了转折点。

  五年中,香港助产士Ada感受着她所在的产科病房里发生的微妙变化:以前简单的医患二元关系演变成了内地产妇、香港产妇、医护人员复杂的三角关系,以前的病房和谐也因语言、习俗、文化、礼仪差异而变得紧张。“真希望回到从前”,Ada说。

  Ada总是说自己很累。作为一个年轻的TMLW公立医院助产士,每到晚上值班,她时刻准备着应付突然闯进产科、羊水已破的紧急产妇。当知道对方来自内地时,Ada与她的医生同事更是如临大敌,高度紧张。

  5年前,Ada的一些朋友参与了支持庄丰源的示威游行。当时香港政府要遣返这个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在香港引起了大争论,当时Ada认为这只是政府的事。不过,当香港最高法院给予庄丰源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以后,Ada的职业之路,便逐渐与近年大批赴港分娩的内地产妇联系到一起。

  香港的产婴数从2003年开始突然飙升,在03/04年度,公立医院出生婴儿总数是34397人,其中8687人非香港居民所生,比例是25%,到05/06年度,这比例上升到33%。在Ada看来,在06/07年度,她照顾的两个产妇中就有一个是内地人。

  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说粤语的Ada并不反感内地产妇说普通话,“有人以为我们歧视内地产妇,这不是事实。进了病房,一切都以病情危急轻重为准绳,这是我们尊重又努力实践的准则,”Ada说,“人们总是对语言敏感。说普通话的人,很容易以为说粤语的人在歧视他们。”

  但Ada不打算学普通话,因为怕引起本地人的误会。这两个月,香港孕妇们到街上游行,论坛上指责医生维护内地“大肚婆”、骂内地产妇的言论铺天盖地。Ada也在指望政府能做些什么:“或者一道禁令,把内地产妇拦在罗湖或皇岗的海关外,我就不会这么劳碌、受气。”

  Ada每个月都要供楼,也会跟朋友到湾仔或铜锣湾逛街,那里有五光十色的名车与奢侈品,有“自由行”带来的出手豪爽的内地客。作为香港人,Ada的纳税意识很强,问责政府的意识也很强,在离开病房回家的路上,她与本地产妇一样忧心忡忡,当香港的医疗资源,如同闹市的奢侈品被内地人看上的时候,她会不会像那些日夕相处的本地产妇一样,为争夺床位和产房怒火冲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